范景文
冬月辰叟有湖上之游归来贻予以诗依韵和之 湖光妙正在秋冬,露尽冰文雪半封。 载月停舟应自绝,分烟挂画定嫌重。 眉开远黛工能写,影浸寒梅巧作供。 手把新诗清在眼,泠然容我梦相从。 注释: 湖光:指洞庭湖的景色。妙:极好。 载月停舟:乘着月光停下船来。应自决:应该是自己决断。 分烟:分开雾气。挂画:挂上画。定嫌重:应该觉得有些累赘。 眉开远黛:形容女子眉毛弯如远山。 影沁寒梅:形容影子映衬着寒梅。
注释: 闰中秋 —— 指农历的九月初八,也就是中秋节,因为这一天是一年中唯一有圆月的日子。 发自金陵 —— 从南京出发。金陵,即古时候的南京。 草茸茸 —— 形容草很茂盛的样子。 清妍 —— 就是清新、艳丽的意思,这里用来形容秋天的景色,也暗指诗人的心情。 谈资贮得锦为胸 —— 意思是说诗料(可以拿来谈论的事物)像锦绣一样丰富,装在胸中。 人贪揽胜难言别 —— 意思是人们喜欢欣赏美景
【注释】 中秋无月:中秋节没有月亮,意味着今年中秋没有月圆之夜。 清宵何事偏阴雨:为什么今夜的清宵偏偏下着雨呢?“清宵”指夜晚,而“阴雨”表示天气多云且有雨,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中秋佳节不能观赏明月的遗憾。 得几回:几次。意思是说一年当中能有几个中秋节呢?表达了诗人对团圆的渴望,以及对失去家庭团聚机会的哀愁。 有酒停斟迟月上:即使心中有酒,也不能停下斟酒的动作,因为月亮还没上来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是一道诗歌鉴赏的综合考核。此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先通读全诗,了解内容大意,在此基础上回归诗文,寻找合适的答题区间,抓住重要语句进行赏析。此题要求对每句话的内容和作用进行分析概括。 第一句“滚滚京尘障眼生”,以京尘为喻,说明自己因政治腐败而感到愤懑、失望,从而产生一种朦胧之感,这两句写自己的感受。 第二句“寒冰对照玉堂清”,用“对照”的手法来写
同仁常毗卢庵共话 在同道人经常去毗卢庵一起讨论佛理。 寻胜探幽不厌频,心闲别是见清真。 寻找美丽的景色和深邃的哲理而不知疲倦,心情悠闲时能领悟到其中的真谛。 偶携艳语来僧舍,虽戴乌纱是隽人。 偶然带着优美的诗句来到僧人的住所,虽然是戴着乌纱帽的人,也是一位才子。 语至移时常近夜,坐当暖处乍疑春。 等到话语结束时天色已经接近夜晚,坐下来暖洋洋的地方,突然觉得春天的气息。 香林亦是看花地
【注释】 1. 同张宾王上仙愚公诸君子:与张宾王、李白等一同登上仙愚公的船。仙愚公,即仙人愚公,传说中的一位神仙;张宾王,唐代诗人。 2. 秦淮泛舟:泛舟,乘船游览。秦淮河,流经江苏省南京市,是江南著名的风景线,因两岸有秦淮古渡而得名,又称“十里秦淮”。 3. 携酒来寻桃叶渡:携酒,拿着酒;桃叶渡,地名,在秦淮河北岸。桃叶渡相传是西施浣纱的地方。 4. 听歌共上木兰舟:听歌
三月晦日邀李仁常诸兄饮味元堂有作急防暮雨催花尽,移槛仍为一日留。 仙易误人聊作戏,谁能问世类藏钩。 茶颠入酒心难醉,鸟语参歌韵更幽。 尽日追欢休卜夜,还教宵梦伴春愁。 注释:在三月晦日(三十日)邀请李仁常等兄弟到我的味元堂一起喝酒,担心傍晚的雨会催促花朵凋谢,于是移到院子里的栏杆上,只为了多留出一天来享受。仙人易被迷惑,我只好假装做游戏,谁又能知道世人喜欢隐藏钩子呢?茶水进入到了酒中
【解析】 本诗是作者在花朝遇雨时所创作的一首七律。诗人抓住春天的天气和景色特点,用拟人化的手法,将春阴、雨意、花情和人情巧妙地融为一体,描绘出一幅生动活泼的春日图景。全诗以“春阴”、“妒暖”、“余寒”、“初酒”、“柳容”、“游屐”、“吟魂”等词语为关键字,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感受和心情。 【答案】 译文: 春天的阴雨偏是趁着今朝来临,嫉妒暖意的馀温仍自饶有风情。 花的心情像人一样开始喝酒
【注释】秋夜,指秋季夜晚。邓未孩:指诗人的朋友。冯上仙:指诗人的友人。曹愚公:即曹孟德(153—220年),字孟德,三国时曹操的字。他因梦见故世之神人,故有“梦”和“演黄粱”等词句。淮河楼,在安徽寿县西南。看,观赏。黄梁传奇,指《枕中记》故事。作者以“黄粱”为引子,暗指自己的富贵功名是虚幻的。 【赏析】这首诗写于元代至正年间(1341—1368年)。当时天下大乱,群雄逐鹿,诗人才士多遭厄运
【注释】 生自吴趋来帝里:吴趋,指吴地的方言;帝里,指京都。 故宜北调变南腔:原来适宜北方的语言,要改为南方的语言。 转处声偏慢:转处,指唱歌时的声音变化。声偏慢,声音变得缓慢。 将到停时调入双:将到停止的时候,声音又变成双声。 坐有周郎应错顾:坐在旁边的人,应该被周郎(周瑜)错看过去。周瑜是三国时期东吴的重要人物,以才貌双全闻名。 箫吹秦女亦须降:箫吹奏出来的秦地女子的声音也要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