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自吴趋来帝里,故宜北调变南腔。
每当转处声偏慢,将到停时调入双。
坐有周郎应错顾,箫吹秦女亦须降。
恐人仿此翻成套,轻板从今唱大江。

【注释】

生自吴趋来帝里:吴趋,指吴地的方言;帝里,指京都。

故宜北调变南腔:原来适宜北方的语言,要改为南方的语言。

转处声偏慢:转处,指唱歌时的声音变化。声偏慢,声音变得缓慢。

将到停时调入双:将到停止的时候,声音又变成双声。

坐有周郎应错顾:坐在旁边的人,应该被周郎(周瑜)错看过去。周瑜是三国时期东吴的重要人物,以才貌双全闻名。

箫吹秦女亦须降:箫吹奏出来的秦地女子的声音也要降低。箫和笛子都是古代乐器,秦地指秦国,秦女即秦地的女子。

恐人仿此翻成套:恐怕有人会模仿这种唱法,形成一套完整的歌谱。

轻板从今唱大江:从此轻快的板式开始唱起大江东去的曲调。轻板,指唱得轻盈快捷的乐板。

赏析:

这是一首题画诗,作者通过观察米芾的画作来抒发自己的感想,表达了对艺术创作独特风格的喜爱。

首句“生自吴趋来帝里,故宜北调变南腔”,描绘了一幅画面,吴地的人来到京城,原本北方的语言需要改变成南方的语言。这里的“吴趋”指的是吴地的方言,而“帝里”则是指京城。这两句表达了米芾在艺术创作中的独特风格,他擅长融合南北方言的特点,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次句“每当转处声偏慢,将到停时调入双”,进一步描绘了米芾画作中的细腻之处。这里描述了他在唱歌时的声调变化,当歌曲进行到一定程度时,声音会慢慢变慢,而在歌曲即将结束的时候,声音又会突然变快,产生一种意想不到的效果。这种声调的变化,使得整首歌更加生动、有趣。

接下来的句子“坐有周郎应错顾,箫吹秦女亦须降”,则是对米芾画作中的人物形象进行了描述。这里的“周郎”指的是周瑜,而“秦女”则是指秦国的女子。这两句表达了作者对米芾画作中人物形象的赞赏之情。他认为,米芾的画作中的人物形象具有独特的魅力,使人仿佛看到了历史的画面。

最后两句“恐人仿此翻成套,轻板从今唱大江”,则是对米芾画作中音乐元素的赞美之词。这里提到了“轻板”和“大江”,分别代表了轻快的节奏和激昂的旋律。这两句表达了作者对米芾画作中音乐元素的热爱之情,认为他的画作中的音乐元素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这首题画诗通过对米芾画作中的人物形象、音乐元素等的赞美,表达了作者对艺术创作独特风格的喜爱之情。同时,这首诗也为我们提供了一扇窥见米芾艺术世界的大门,让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他的艺术创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