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智
注释: 诏从南海至,使自北风来。 诏书从南海传到京城,使臣乘北风而来。 红粟还输爵,黄金漫筑台。 把粮食运回京城,用黄金修建台榭。 士须轻马革,世已贱龙媒。 士人应当轻视战马的革囊,世人已经鄙视龙马的车辆。 群盗连江汉,淹留贾传才。 众多盗贼连结长江、汉水一带,使我滞留京师,难以施展才能。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张籍的《征人歌》。诗中描写了战争时期,征人从南海到北方,被派往边疆戍守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前出塞九首·其一》。以下是逐句释义: 1. 玉帛徵贤急,包茅入贡遥。 玉帛:古代指丝织品、玉器等贵重物品,这里泛指珍贵的礼物。徵贤:征召贤才。包茅:一种古代用于祭祀的茅草,这里指征收税赋。入贡:进贡。遥:遥远。 译文:国家急需贤才,征收税赋,远方的人也在千里之外缴纳贡物。 2. 八荒开郡县,四海听箫韶。 八荒:八方荒漠之地,这里指全国各地。开:建立。郡县
【注释】 1. 大府城隍:指官府。大府,泛指朝廷;城隍,指城隍庙。 2. 舞干:指舞弊的官员。干,同“竿”,古代一种长木棒。 3. 斩木有秦风:指秦始皇时严刑峻法之风。 4. 苍茫:辽阔。 5. 古剑:指名剑。 6. 激烈想英雄:指对英雄人物的向往之情。 【译文】 朝廷官府荒废,百姓家园空荡。 舞弊的官员不是舜帝时代,而是秦始皇时期。 烽火连天,外疆遥远,江山感慨无限。 悲歌一曲,看那古剑
【注释】 过云洞岭:经过云洞山的岭。 路出千林迥: 走出千树林。 山连五岭遥: 山脉连接着五座大山。 石崖悬度栈: 石崖高耸险峻,人们要走过栈道。 野树卧通桥: 野树横卧在通达桥梁之间。 涧饮犹防蛊: 涧水里还有防蛊毒的水。 畬耕尽属徭: 耕种田地的人都是受徭役的人。 夕阳驱瘦马,鬓影漫潇潇: 夕阳映照下,马显得更瘦小,而自己的头发也显得有些凌乱。 【赏析】 这是一首纪行诗
【注释】 晓发:清晨起床。晓,天明。 宦游:指在外做官或出远门。同逆旅:和旅馆的主人住在一起。逆旅,客店。 侵晓:拂晓。逐征途:赶路。 空馆:无人居住的空屋。残灯:未燃尽的蜡烛。小:微弱。 城拆:城墙坍塌。起栖乌:乌鸦从巢里飞出来。 物色:景物。兼人事:与世事相合。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赴任途中,于晓起程时所作。首句写诗人因公务之忙,不得不早起赶路,次句写诗人匆匆赶路的情景。颔联两句
秋夕怀张山人 鼓角边声壮,林塘夜色幽。 凉风动疏竹,明月在高楼。 久客形容老,孤城战伐愁。 不眠怀魏阙,长啸拂吴钩。 译文: 秋风中传来的鼓角声显得格外雄壮,树林和池塘被夜色笼罩得一片幽暗。 凉爽的晚风吹动着稀疏的竹子,明亮的月光照亮了高楼。 长久在外的旅人在岁月中逐渐变得苍老,孤独的城墙上战争的硝烟令人愁苦。 无法入睡时,他思念着远方的朝廷,长啸一声仿佛能拂去手中的吴钩。 赏析:
【赏析】: 《采石舟中寄子正佥宪》是明代诗人高启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诗以“共醉”、“还登”、“澄江”、“独树”等词为线索,描绘了一幅秋日的山水画卷,表达了作者离别家乡、怀乡思亲的情感。 第一句“共醉黄垆酒,还登采石舟”,写诗人与友人在黄垆(今徐州)喝酒,然后一同登上采石船。黄垆是徐州的一个地名,采石船则是古代的一种船只。这句诗描绘了一幅朋友欢聚的场景,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即将离别的情绪。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作品,名为《晚立怀友》。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1. 《晚立怀友》 野旷行人绝,林空坠叶闻。 客愁当落日,诗思入寒云。 草暗防蛇毒,山昏过虎群。 梅花万里道,岁晚正思君。 2. 译文 荒野旷远无行人,树林寂静落叶声。 旅途寂寞似落日,诗意涌向寒云间。 草丛昏暗防蛇咬,山色昏沉避虎行。 梅花盛开在长路,岁末时节想君心。 3. 注释 - 野旷行人绝:荒野空旷
【解析】 此题考查考生对诗歌综合赏析能力。解答时,先要理解诗意和内容,然后根据题目要求,从手法、情感、意境等角度作答,最后要注意答案的字数要求。本诗是一首描绘田园风光的小令。前四句写景,后四句抒情,情景交融,意境清朗。“徐雪舟为画蓝涧草堂图”是第一句,交代了创作背景,表明诗人正在为画蓝涧草堂图而作。“碧草连书屋”,“连”字写出了草堂周围环境的幽静。“苍山对画图”,以山代楼,写出了山的高大雄伟
【注释】 1. 西山:即太白山,在长安东南。 2. 茅屋:诗人隐居处,位于太白山北麓,故称茅屋。 3. 晨兴:早晨起来。 4. 石田:岩石上的土地,这里指诗人的隐居地。 5. 客愁:指漂泊在外的游子之愁。 6. 春色:春天的景色,这里指大自然的美景。 7. 风雨啼莺外:风雨中,鸟儿在林间啼叫。 8. 江湖:指江河湖泊。 9. 故旧:老朋友。 10. 难:艰难困苦。 【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