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永济
月下笛 雨咽蝉筝,寒迟雁缀,转添秋寂。羁愁易积,未比年时禁得。怕无多、残水剩山,西风万一霜讯急。唤新亭旧感,沧江零梦,并成凄测。 三年倦旅,惯节序惊心,浪吟销日。游情顿减,负了岷峨灵迹。料芳期、望春尚赊,无心记省东去驿。闭闲庭,暗怯荒城、画角凉吹入。 注释: 1. 雨咽:雨声如咽。 2. 蝉筝:指秋天的蟋蟀鸣叫声。 3. 寒迟:寒冷而延迟。 4. 羁愁易积:因羁旅之愁容易积累。 5. 禁得
浣溪沙·中秋前夕闻湘捷 电语流空夜正赊,将军雄剑断长蛇,衡云犹护梦中家。 分付清尊催皓月,安排长笛换惊笳,恨深愁极一欢哗。 注释: 1. 电语流空夜正赊:形容消息传来的速度非常快,如同电流一般迅速,给人一种电光石火的感觉。 2. 将军雄剑断长蛇:比喻战场上的英勇战斗,将军挥舞着雄壮的剑,如同斩断了一条条长蛇般凶猛的敌人。 3. 衡云犹护梦中家:比喻家乡的亲人还在梦中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诗词内容、思想情感以及手法的分析鉴赏能力。此题考核选用并扩展自然景观表现主题,表达作者情感的能力。此类题型解答时先通读诗歌,了解诗的大意,然后结合题目要求从诗作中找出具体的意象进行分析即可,注意分析诗句中的景、物、情等。此题要特别注意“风”“雨”二字。 “风烟撼顿兰成树”,这一句写诗人在风烟弥漫、风雨交加之日的傍晚,登上了一座山丘,只见一片苍茫,仿佛那山冈上长满了兰草
第一首 秋风入沧江,葭苇白如霜。瑟瑟萧萧,声声弄愁肠。万雪千霜须拌得,春光犹隔枝南北。 注释:秋风已经吹入了沧江,那苍翠的芦苇像被霜打过一样一片白色。风吹过芦苇时,发出瑟瑟的声音,仿佛在玩弄着人们的愁绪。尽管已经下了很多雪和霜,但这并没有让春天的到来变得遥远。 赏析:这是一首描写秋天景色和抒发内心愁绪的诗。诗人通过描绘秋风、寒霜、枯黄的芦苇等元素,展现了秋天的萧瑟和寒冷。同时
注释: 谒金门:词牌名,又名“秋声怨”、“秋夜月”“秋夜银河”。双调,六十八字,上下片各五句五平韵。 骤:忽然。 凉云如水皱:形容天上的云像水面上皱起的波纹一样。 闲阶风满袖:指秋风在衣袖间吹拂。 斜照荒江残岫:夕阳斜照,荒废的山峦在余晖中显得苍老、衰败。 底事干卿凝伫久:为何如此长久地站在那里凝望。 新蝉嘶过柳:新飞的知了叫声穿过柳树。 赏析: 《谒金门·春去》是宋代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词
鹊踏枝四首 四合文纱云海隔。艳蜡鸳屏,回首成秋色。谩道人心非卷席,从严凤纸轻蝉翼。 思梦情怀颠倒极。何似从今,独抱幽芳立。扫却门前狂辙迹,由他鸳凤谁双只。 注释: 鹊踏枝是唐教坊曲名。此词为作者自度曲。 (一)四合文纱云海隔:四合,即四面围拢。文纱,指丝织品或绢织品。 (二)艳蜡鸳屏,回首成秋色:艳烛,指明亮的蜡烛;鸳鸯屏风。 (三)谩道人心非卷席,从严凤纸轻蝉翼:谩道,意谓说来说去;人心
注释与赏析: 1. 秦淮月,炯炯下芜城。败柳悄依驰道立,荒鸡凄作野魈鸣。山色六朝青。 - 译文: 在秦淮河边的月光,明亮地照向芜城(南京古称)。败落的柳树静静地依偎在驰道旁,荒凉的鸡声凄凉地响起,如同野外的狐狸叫声。远处的群山依旧保持着六朝时期的翠绿。 - 赏析: 此句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略带忧伤的夜晚画面,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故都的思念之情。"败柳"
注释: 朱况的灵踪已经很久没有出现了,我怎能驱车去拜访高轩呢?苦吟凭仗故人怜。 燕子斜阳还留恋着这个世界,桃花流水已经迷失了原来的源头,说愁不要超过前贤。 赏析: 这是一首题画诗,描绘出了一副春意盎然的画面,诗人在欣赏这一幅春天美景的同时,也抒发了自己对春天的热爱之情。 “朱况灵踪久邈然,敢驱下泽望高轩。”这句诗的意思是,朱况的踪迹已经很久没有见到了,我怎能驱车去拜访高轩呢
这首词通过描写一个女子的情态,来讽刺那些过于夸耀自己才艺的文人。 神草难医自圣颠(注释:指神仙之草,难以治疗圣人的毛病)多生结习未全捐(注释:指人天生的嗜好和习惯,没有全部消除) 年来著句苦难妍(注释:指近来写诗作赋,感觉很难写得漂亮) 刺绣倚门移贵贱(注释:刺绣着的衣物,可以使人改变身份地位,这里指女子绣花的动作) 寸莲尘麝费缠绵(注释:一寸长的莲藕上沾满了尘土
采桑子·雨坐示惠君 年时听雨高楼上,痛惜花枝。明日离披,喜道今宵美睡宜。 而今风雨巴山夜,相对如痴。点滴寻思,不耐新凉更索衣。 注释:年时:去年的时候。 高楼:高处的楼台。痛惜:非常惋惜。明日离披:明天就要分开了。 离披:离别的意思。喜道:喜欢地告诉。今宵美睡:今天晚上睡得好。 而今:现在。风雨巴山夜:夜晚下雨的山中。对:面对。 如痴:像醉了一样。点点:形容小雨的样子。寻思:思考。 不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