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清标
诗句释义 1 "树隐千章,风轻五两,堤畔人家容与。" - 描述:树木茂密,风轻柔,堤岸旁的人家悠然自得地行走。 - 注释:千章,指树木繁多;五两,形容风微风轻。 - 赏析:此句营造了一种宁静、和谐的自然景色,为下文的抒情做铺垫。 2. "柴门照水,沙岸连樯,一片吴城烟雨。" - 描述:家门口有灯光映照在水面上,岸边的船只连接着远处的烟雾。 - 注释:柴门,指简易的门或小窗;吴城,泛指江南地区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此题的考点是理解诗句的内容,体会情感。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阅读诗歌,抓住关键句进行分析。“律转微阳”,指二十四节气之一的小寒;“日当长至”,即“冬至”。这两句写时序已到小寒时节。“岁月堪惊”,指时光易逝,令人惊叹。这两句写时光流逝之快。“绮窗云暗,斗帐香凝”,点明了诗人所处的环境。诗人在冬夜独处闺中,窗外云气昏暗,室内香气缭绕
永遇乐·九 一夕东风,凤城吹雪,河山春早。絮起高檐,花飞绮陌,鸳甃平铺了。三冬凝望,兹宵才见,共祝岁丰时好。晓来听、清丝天上,妆点璇霄多少。 朝回谢客,薰炉茗碗,生受琐窗寒峭。香土东华,壮怀消尽,抛却闲烦恼。驱驰岭海,倥偬案牍,赢得风尘人老。问何日、普天洗甲,冶溪独钓。 【释义】:一夜之间,东风拂面,京城里便飘下了纷纷扬扬的雪花,这分明是春天的讯息啊!高高的屋檐上,白雪纷飞;花坛小路上
【注】 ①《家声邹鲁》,指孔氏的发祥地邹国,故称孔子为邹国圣人。②《兰陵寄迹》:东晋谢安隐居于会稽兰渚山,后人称之为兰陵侯,因此有“寄迹”。③韶年:美好年华。④六代菁英:指南北朝时期的士人精英。《隋书·经籍志》载:“魏、晋以还,天下无事,后门生受业者盖有千数。”⑥孔李通门:指孔子与颜回是同宗,李耳与仲尼是同祖。⑦剪灯:指在灯光下交谈。⑧吾师:我的老师。⑨垂绅:插笏于绅带之间,古代士大夫的一种服饰
【注释】 1. 晓气:指早晨的寒气。凝:凝结,凝聚。 2. 春阴:春天的阴霾天气。 3. 庭院:指室内。 4. 钩闲斗帐:形容室内陈设简陋,用斗(盛谷皮、稻壳等物的小器具)悬挂起来作为帘子或帐幕。 5. 奁(lian):古时候妇女梳妆用的镜子。 6. 金虫:这里指蟋蟀等鸣虫。 7. 麻衣:粗布衣服。 8. 世世生生:生生世世,指代前生今世。 9. 肯教孤孑(jiao):难道愿意孤单无依吗? 10
洞庭春色次韵寄答松陵徐电发 独步江东群推孝穆志在千秋 尽词华潘陆恣情采撷新声秦柳 匠意研求入洛才人追二俊 遇倾盖公卿便驻驺吾衰矣 看中原鞭弭输与林丘当年 陈琳阮瑀草檄处名满诸侯羡扁舟书剑五湖烟月春城丝管 六代歌楼樽酒旗亭风雅会料此际欧阳放出头西陵畔 江湖怒发笑引吴钩赏析: 这首诗是梁清标在明朝时期所作,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深情厚谊。诗中描绘了春天的景象和友人的风采,同时也展现了作者豪放不羁的个性
洞庭春色次韵寄答松陵徐电发 万里河梁,五羊归棹,夹路春风。看荔枝洲畔,沉香浦外,帘开楼阁,帆动艨艟。载得珠江花鸟去,更千步香薰两袖浓。斜阳岸,正袍青草绿,衣染鹃红。 簏藏罗浮旧茧,早办取舞蝶纱笼。问踏歌蛮乐,穿花游女,寻芳何地,拾翠谁从。抛却南天烟月暖,喜北望长安紫气重。骊歌里,听兰桡笳鼓,惊起鼍宫。 【注释】 万里河梁:指万里长堤。五羊归棹:指广州五羊城。夹路春风:形容春天来临时
霜叶飞冬日寄怀杜子静小斋寒冽。疏灯烬,故人梦牵梁月。贫交管鲍等轻尘,叹世情非昔。极望里、五云清切。双鱼频寄田间客。 看今古茫茫,问谁是、市中屠狗,西州豪杰。犹忆祖帐青门,河梁抗手,不数阳关三叠。归来松菊未荒芜,已自合鸠拙。霸陵老、岂因人熟,当年对酒燕山雪。怅离群、回首处,碣石风高,滹沱冰结。 注释: 1. 霜叶飞:一种古代诗歌体裁的名称,通常以自然景物为题,抒发情感或表达志向。 2. 小斋
诗句解释: 1. “记得清宵,高烧银烛,樽前歌舞。” - “清宵”表示深夜;“高烧银烛”指的是用银色的蜡烛照明,营造明亮而温馨的氛围。“樽前歌舞”描述宴会上欢歌笑语的场景。 2. “锦罽蛮靴,鹅笙凤笛,一串骊珠吐。” - “锦罽”指华丽的毛皮,这里用来比喻服饰华贵;“蛮靴”可能是指少数民族的靴子,具有民族特色。“鹅笙”和“凤笛”都是乐器的名称,前者可能是用鹅羽毛制成的乐器
永遇乐·九日 秋满长安,白云红叶,高堂挝鼓。丹凤城南,黄花筵上,预醉重阳雨。使君情重,招邀胜友,何似龙山欢聚。叹匆匆、软尘十囗,好景此宵留住。 繁丝急管,烧残桦烛,一任玉绳低度。小部梨园,蛮靴锦罽,踏节金铃舞。当年红粉,生生死死,总被情多耽误。那知有、怆怀司马,青衫湿处。 注释: 1. 秋满长安:指深秋时节的长安。 2. 白云红叶:指秋天的景色,如白云和红叶般美丽。 3. 高堂:指宽敞的厅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