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介
【注释】蜀地多山而少平田,因有云:指四川地区地势高,多山,平原不多。 五谷无种处:五种粮食都没有种植的地方。 蜀民土田窄:四川的百姓土地狭小,不宽裕。 痴岩顽石长不休:形容山势险峻,连绵不断。 诜诜赤子将何食:指那些没有饭吃的老百姓。 【赏析】《蜀道难》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长诗,描绘了作者行经蜀地时的所见所感。全诗以夸张的手法,描绘了蜀道的惊险与艰难
永伯仲渊在狱作九十二言伤之 【注释】永伯仲渊:人名。在狱:指坐牢。 吁嗟恶兽群,蹄踏麒麟如死麇(jūn) 【注释】吁嗟:叹息。恶兽群:形容许多凶恶的野兽。蹄踏麒麟如死麇:比喻被踩死。 吁嗟恶鸟音,啅噪凤凰伏中林 【注释】啅(hè):鸟鸣声。噪:喧闹。凤凰:传说中的神鸟。中林:森林中央。 【赏析】此诗写诗人对恶势力的痛恨,对正义必胜的信念。首联写虎狼等恶势力横行霸道;颔联写凤鸟受惊而鸣叫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路遵父母的深深同情和关爱。 诗句释义及赏析 1. 薄田五顷馀,才足共王租 - 注释:薄田,指的是贫瘠的土地。五顷,古代土地面积单位,一顷约等于100亩。余,指剩余。这句话描述了路遵家贫,只有少量田地,勉强可以维持生计。 - 赏析:诗人通过对比路遵家的现状和王租(官租),突显了路遵家庭的贫困。 2. 慈母八十四,发白牙齿疏 - 注释:慈母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作品,其内容如下: 五月十日雨 鞭下不见血,顽石云不蒸。 鞭龙不至痛,六合雷不胜。 吾君与吾相,威德震八纮。 万物各修职,雨师独敢宁。 译文: 五月十日下雨, 鞭打之下却未见血出, 顽石头上也不见热气蒸腾。 鞭笞巨龙也不会感到疼痛, 天地间的雷电也无法胜他。 我与君王的配合默契, 我们的威德震动了天下。 万物各自做好自己的事, 唯独雨师敢于安然无恙。 赏析:
这首诗是明朝诗人高启在乙亥年冬天写的,他当时在东齐济北张泂的家中。诗中描述了富春先生和他的学生们的生活和学习情况,表达了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下面是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1. 凤凰飞来众鸟随,神龙游处群鱼嬉。 - 凤凰飞舞,引来众多鸟类跟随;神龙游弋的地方,鱼儿嬉戏。 - 这两句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展现了自然景观的美丽和生机勃勃。 2. 先生道德如韩孟,四方学者争奔驰。 -
过魏东郊是一首描绘诗人对魏地的赞美与期待的诗。全诗通过描绘魏地的地理、文化、历史等方面的特点,表达了诗人对魏地的敬仰之情和对未来的美好期待。 诗句1: "全魏地千里,雄大视区宇。" - 这一句描述了魏地的广阔和雄伟,表达了诗人对其地理优势的赞美和自豪。 - "黄河为血脉,太行为筋膂。" - 这两句分别描绘了黄河和太行山作为魏地的两大重要地理特征,象征着魏国的重要地位和文化传承。 -
诗句解读及译文 1. 月上半峰峰树碧,子规啼苦月无色。壮士耳边都不闻,儿女眼中泪自滴。 - 描述的是月亮高挂在山半腰时,山峰上的树木显得格外青翠,而夜鸟杜鹃(子规)的叫声让月亮失去了原本的颜色。这两句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象和动物行为的观察,也反映了一种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2. 古人出处非关身,处兮事亲出事君。服勤至死不敢倦,避劳择逸岂所闻。 - 这里的“古人出处”指的是古代人的进退与选择
【注释】: 1、吾门:我的家门。 2、子衿:古时学子所穿的衣服,因衣领方正而称子衿;青青:颜色青绿。 3、豹常:指汉初的贾谊。 4、佩服:仰慕钦佩。 5、平淑:指晋代的张翰,字平叔。 6、柯:指汉代的匡衡;字稚圭。 7、彰:指唐代的李德裕。 8、淳乎:指宋代的黄庭坚,字鲁直。 9、就:开始。 10、材:才华。 11、看汝辞林中:看你在文坛的造诣。 12、器:气度和才能。 13、视汝器磊磊
【注释】 李生:指诗人的朋友李生。长七尺:身高约七尺,这里形容身材高大。栖栖:忧虑的样子。吊:悲伤。一石:指酒量。小:容量小。牛:比喻食物。腔:肚子。负剑:背着剑。满眼荒榛(cóng)道:满眼都是被砍伐的树木,荒凉的小路。行行:行走。所适:所到之处。苦悲悼:非常悲痛地悼念。收涕:停止哭泣。非无:并非没有。咸池:神话中的音乐名。音:声音,乐声。夔(kuí):传说上古帝王臣子中有善于音乐的人。世所少
蜀道自勉 潮阳瘴烟黑,去京路八千。 吏部有大功,得罪斥守藩。 朝冲江雾行,夜枕江涛眠。 蛟蜃作怪变,时时攀船舷。 鱼龙吐火焰,往往出波闲。 故为相恐怖,倏忽千万端。 道在安可劫,处之自晏然。 我乏尺寸效,月食二万钱。 自请西南来,此行非窜迁。 蜀山险可升,蜀道高可缘。 上无岚气蒸,下无波涛翻。 步觉阁道稳,身履剑门安。 惟怀吏部节,不知蜀道难。 注释: 潮阳:指广东潮州(今属揭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