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颂
注释: 1. 清修闻校议,慈惠布州蕃。——听闻您的品行清高,对百姓的恩惠遍及各地。 2. 奉使功虽最,遗荣道亦尊。——虽然您曾经出使有功,但您留下的美名也很高。 3. 卜居邻楚泽,反葬近秦源。——您选择在靠近楚地的地方居住,而您去世时,却葬在靠近秦国的地方。 4. 自得寻真趣,高风世所敦。——您自己找到了生活的真谛,这样的高风值得世人崇敬。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挽词,表达了诗人对张公的敬仰之情
这首诗是次韵王宣徽太尉耆年会诗,作者为宋代的苏轼。 首句“答言遂起归与兴”,意思是诗人在听到王宣徽的邀请后,决定起身赴会。这里的“答言”指的是回应、答应的意思,“遂起”表示立刻行动。 第二句“迹虽未往心先飞”,意思是虽然还没有亲自前往,但心中已经迫不及待。这里的“迹”指的是实际的行动,“未往”表示尚未开始,“心先飞”则形容内心的急切之情。 第三句“三贤事业固同道,用舍安得常情知”
朝鞍早过凤楼西,雨浥轻尘未有泥。 【诗句解读】 1. 朝鞍早过凤楼西:早晨乘坐鞍马走过凤楼的西边。 2. 雨浥轻尘未有泥:雨水沾湿了微尘,却没有使路面变湿成泥。 【译文】 早晨我骑着马走过凤楼的西边,路上的尘土被雨水湿润了,但没有变得潮湿成泥泞。 【注释】 - 凤楼:指皇帝或高官所居住的地方。 - 朝鞍:早上骑上鞍马。 - 过:经过、走过。 - 凤楼西:凤楼上方。 - 雨浥轻尘
【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苏轼在公元1076年(元符三年)六月六日所作,时年40岁。诗中以晁端友为题,记叙了自己与晁美叔交往的往事,并借晁端友之口表达了自己对人生、仕宦的看法。 全诗八句,每四句为一韵,首二句写访友经过,第三句写晁端友接待自己的情景,后面六句写两人之间的问答对话。 第一句“近伏值休浣”,点出时间是在夏天,天气炎热;“端居无所为”则说明自己在这段时间里没有做什么事情
累年告老,恩旨未俞,诏领祠宫遂还乡。 燕闲无事,追省平生,因成感事述怀诗五言一百韵示儿孙辈。 使知遭遇终始之意,以代家训,故言多不文。 复土裕陵日,杖桐方守殡。 阻趋七月期,莫从百夫殉。 衰麻虽未除,泪血犹未抆。 误被两宫知,首颁一扎讯。 入长天台班,复冠鳌坡峻。 拔擢登台司,咨俞陪坐论。 属时久承平,狡羌未诛震。 任重才难胜,位高躬易陨。 丹衷徒蹇蹇,明诚乏斤斤。 靡惮啧言烦,姑守王臣荩。
累年告老恩旨未俞诏领祠宫遂还乡闬燕闲无事追省平生因成感事述怀诗五言一百韵示儿孙辈使知遭遇终始之意以代家训故言多不文 名教乐有馀,异端戒多紊。 其要本诚明,乌在问圆顿。 美璞不雕琢,安得怀瑜瑾。 良器不深藏,渠能免瑕璺。 学问不沾洽,何由垂望闻。 操守不坚纯,久必成缁磷。 进修欲及时,行违要无闷 。 士行惜分阴,伯阳叹往运。 当年倘因循,晚岁必悔恨。 更思祖先勋,相传清白训。 世胄闽与吴
累年告老恩旨未俞诏领祠宫遂还乡闬燕闲无事追省平生因成感事述怀诗五言一百韵示儿孙辈使知遭遇终始之意以代家训故言多不文 我昔就学初,龆童齿未龀。 严亲念痴狂,小艺诱愚钝。 始时授章句,次第教篇韵。 蒙泉企层澜,覆篑期九仞。 十龄独侍行,千里赴朝觐。 靡依心向吴,能事躬在浚。 应门待宾客,睦族周分亲。 虽免逃杖愆,犹虞裕蛊吝。 十三从师友,群彦得亲近。 箕裘袭素风,兰芷渐腴润。 占毕自忘劳,攻坚常切问
维扬禹州,淮南唐朝。 地据江海冲,星占楚吴分。 五季剧荒扰,我朝夷僭闰。 督府时称雄,守帅选常遴。 由来竹符使,莫匪邦家闻。 其间九贤者,尤推万人俊。 太原文章伯,师友渊源浚。 五事陈便宜,七制推典训。 屡荐官虽崇,三已色无愠。 岐公老藩朝,惠爱浃吴晋。 荐士言有味,偃兵功不陈。 鼎饪方燮和,丘园终委顺。 渊哉文肃公,生遘休明运。 三朝翰墨工,二府谋猷奋。 道卷任推迁,名全蔑缁磷。 郑公梁栋才
我们来看这首诗的内容和意境。 赵子:指的是作者的朋友或知己。抱经术:表示他有深厚的学识和才华。儒学:指儒家学说。挺孤秀:形容其独立而出众。策足入上庠:意味着他凭借自己的学识和才能,被选拔进入高等学府。高谊诸生右:表示他对其他学生有着高尚的情谊,是他们的榜样。 秋闱:指科举考试中秋季的考试。程文:指应试的文章、试卷。怀宝不见售:比喻他的才华没有得到应有的认可和赏识。京师:指首都长安。首善地
诗句释义 1 銮禁限沉深 - 指帝王的宫禁深严,难以轻易接近。 2. 鳌头雄赑屃 - 鳌(一种巨大的海生爬行动物)的头部形状酷似赑屃(古代传说中的神兽),用来形容地势或地位极高。 3. 主人出休沐 - 主人(此处可能是诗人自己)因公出访而休假休息。 4. 秋色正明丽 - 秋天的景色明亮美丽。 5. 偶为东园游 - 我偶尔去东园游玩。 6. 便有中林意 - 便感到如在中林般的舒适和惬意。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