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伏值休浣,端居无所为。
触热事造请,有如褦襶诗。
偶到昭德里,主人不吾非。
惟今吏部郎,望清秩非卑。
而与两铨选,事联相附离。
每听人物论,尤详台阁仪。
沿袭寻本原,左右逢津涯。
登朝鬓犹绿,继世衣仍缁。
欢然久相接,甚矣嗟吾衰。
谁言同趣舍,何力能嘘吹。
但惭蒹葭陋,坐对琼林枝。
时或把书卷,不厌颜生饥。
间亦忘形骸,任讥嗣宗痴。
喜君方得涂,骞腾复何疑。
岂此哀乌省,能留威凤姿。
君才适时用,早闻天子知。
荷囊与鸣玉,献纳无不宜。
宁校岁月劳,求为法令师。
【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苏轼在公元1076年(元符三年)六月六日所作,时年40岁。诗中以晁端友为题,记叙了自己与晁美叔交往的往事,并借晁端友之口表达了自己对人生、仕宦的看法。
全诗八句,每四句为一韵,首二句写访友经过,第三句写晁端友接待自己的情景,后面六句写两人之间的问答对话。
第一句“近伏值休浣”,点出时间是在夏天,天气炎热;“端居无所为”则说明自己在这段时间里没有做什么事情。这两句交代了这次访友的背景。
第二句中的“触热事”指因天气酷热而不得不去造访朋友,“有如褦襶诗”则是比喻说自己像《诗经》中《硕鼠》所讽刺的那种贪官污吏。这两句写出了自己造访朋友的原因。
接下来的六行,都是写晁端友的态度和回应。“偶到昭德里”表明自己偶然来到此地;“主人不吾非”表明晁端友对自己非常热情;“惟今吏部郎”表明自己现在的职位;“望清秩非卑”则是表达自己的谦逊之情。最后两句“而与两铨选,事联相附离”是说与晁端友一起参与官员的选拔事务,关系密切却又有所疏离,反映了两人之间微妙的关系。
接下来五句,主要写晁端友对自己的评价和建议。“每听人物论”表明自己经常听到有关人物的议论;“尤详台阁仪”则是说对朝廷礼仪了解得特别细致;“沿袭寻本原”表示自己一直在遵循先例;“左右逢津涯”表明左右逢源,无往不利;“登朝鬓犹绿”则是说自己虽然年纪已大,但仍然保持着年轻的心态;“继世衣仍缁”则是指继续担任官职;“欢然久相接”表明自己与晁端友长时间以来关系非常好。这些句子都表达了自己对晁端友的赞美之情。
接着六句,主要写自己与晁端友的对话。“谁言同趣舍”一句是说自己与晁端友志趣相同,但命运却不同;“何力能嘘吹”一句是说自己不能像晁端友那样得到君主的赏识;“但惭蒹葭陋”,这句是说自己感到惭愧,因为自己的学识和见识还不如晁端友;“坐对琼林枝”则是说自己只能在琼林树下坐着,欣赏着美好的风景。这几句都表达了自己对人生、仕宦的感慨。
主要写自己对晁端友的期望和祝福。“喜君方得涂”,是说自己很高兴看到晁端友即将得到重用;“骞腾复何疑”,则是说晁端友将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岂此哀乌省”,是说自己不会因为晁端友的不幸而感到悲伤;“能留威凤姿”,则是说晁端友将会成为一位威严的官员;“君才适时用”,是说晁端友的才能得到了正确的使用;“早闻天子知”,则是说晁端友早就得到了皇帝的赏识。这些句子都表达了自己对晁端友的良好祝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