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言遂起归与兴,迹虽未往心先飞。
三贤事业固同道,用舍安得常情知。
官尊邦国之柱石,望重士林之羽仪。
退舍进用自殊致,大义当以公言推。
不能则止固达识,陈力可行当有为。
圣君知臣贤达节,事有轻重须从宜。
宁拘经礼致为政,自有邦人歌衮衣。
三台明润少微烂,光彩并照大紫微。
子房辟谷方壮岁,张苍作相当厖眉。
曹参置酒坐公府,晋贤高蹈来东篱。
昔人出处固有意,造适自与时推移。
光阴可惜且行乐,任从鷤鴂方春啼。
这首诗是次韵王宣徽太尉耆年会诗,作者为宋代的苏轼。
首句“答言遂起归与兴”,意思是诗人在听到王宣徽的邀请后,决定起身赴会。这里的“答言”指的是回应、答应的意思,“遂起”表示立刻行动。
第二句“迹虽未往心先飞”,意思是虽然还没有亲自前往,但心中已经迫不及待。这里的“迹”指的是实际的行动,“未往”表示尚未开始,“心先飞”则形容内心的急切之情。
第三句“三贤事业固同道,用舍安得常情知”,意思是三位贤者的事业都是基于相同的道理,而我们对于取舍的问题也应该有自己的判断。这里的“三贤”指的是孔子、孟子和荀子,他们都是儒家的代表人物,他们的思想和行为都符合儒家的道德观念。
第四句“官尊邦国之柱石,望重士林之羽仪”,意思是官职尊贵如同国家的支柱,声望高远如同士人的仪表。这里的“邦国”指的是国家,“柱石”是指坚固的支柱,“士林”是指士人聚集的地方,“羽仪”是指仪表仪态。
第五句“退舍进用自殊致”,意思是退隐还是出仕,各有其不同的结果。这里的“退舍”指的是隐居,“进用”指的是出仕,“殊致”则是指不同的结果。
第六句“大义当以公言推”,意思是在大义面前应该听从公正的言辞。这里的“公言”是指公正的言论,“推”则是推广的意思。
第七句“不能则止固达识”,意思是如果不能坚持,那就只能停止并有坚定的认识。这里的“不能则止”是指如果不能坚持,就选择停下来,“固达识”是指坚定的认识。
第八句“陈力可行当有为”,意思是如果能够尽力而为,就应该有所作为。这里的“陈力可行”是指尽力而为,“当有为”是指应该有所作为。
第九句“圣君知臣贤达节”,意思是圣明的君主能够理解臣子的贤良品质。这里的“圣君知臣贤”是指圣明的君主能够理解臣子的贤良品质,“达节”是指高尚的品质。
第十句“事有轻重须从宜”,意思是事情有轻重之分,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决定。这里的“事有轻重”是指事情有轻重之分,“需从宜”是指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决定。
第十一句“宁拘经礼致为政”,意思是宁可坚守传统的礼仪也要保持为政的原则。这里的“经礼”是指传统的礼仪,“致为政”是指保持为政的原则。
第十二句“自有邦人歌衮衣”,意思是会有邦人赞美穿着华丽的衣服。这里的“衮衣”是指华丽的衣服,“歌”则是赞美的意思。
第十三句“三台明润少微烂,光彩并照大紫微”,意思是三台明亮润泽如少微星般辉煌,光辉灿烂照耀大紫微星座。这里的“三台明润”是指三台明亮润泽,“少微烂”是指少微星的辉煌,“光彩并照”是指光辉灿烂地照耀,“大紫微”是指大紫微星座。
第十四句“子房辟谷方壮岁,张苍作相当厖眉”,意思是张良曾经为了避世而隐居山林,张苍则是一位博学的智者。这里的“子房”是指张良,“辟谷方壮岁”是指为了避世而隐居山林,“张苍作相当庞眉”是指博学且相貌堂堂的张苍。
第十五句“曹参置酒坐公府,晋贤高蹈来东篱”,意思是曹参曾在家中宴请宾客坐在公府中,晋朝的贤人也高蹈而来来到东篱下。这里的“曹参”是指曹参,“置酒坐公府”是指在家中宴请宾客坐在公府中,“晋贤高蹈来东篱”是指晋朝的贤人也高蹈而来来到东篱下。
第十六句“昔人出处固有意,造适自与时推移”,意思是古人的进退出处都有自己深思熟虑的决定,顺应时代的发展变化。这里的“旧人出处”是指古人的进退出处,“意”是指深思熟虑的决定,“造适自与时推移”是指顺应时代的发展变化。
第十七句“光阴可惜且行乐,任从鷤鴂方春啼”,意思是时光流逝令人惋惜,但我们也应当享受生活的快乐,任由黄鹂在春天欢快地歌唱。这里的“光阴可惜”是指时光流逝令人惋惜,“行乐”是指享受生活的快乐,“鷤鴂方春啼”是指黄鹂在春天欢快地歌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