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师观
颂古三十三首 其三十二 驴放三千,马放八百。透过重关,未为英杰。 注释解释: - 驴:指代驴子或驴车等与农业相关的工具和动物;三千:数量词,表示很多;马:指代马匹或马群;放:动词,表示使用;八百:数量词,表示很多;透过:动词,表示通过或穿透;重关:形容词,形容重重的门或关卡;未为英杰:表示尚不达到成为杰出人才的标准或条件。 译文: 在广阔的田野中,驴车和马群被大量使用,它们穿越了重重的关卡
这首诗是宋代僧人释慧空所作,属于颂古类诗。 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释义: 1. 要个无禅底国师,才涉毫芒便取诛 2. 堪笑这僧垂手处,道无便见有偏枯 译文: 1. 想要一个没有禅宗根基的国师,刚接触到微妙之处就遭到惩罚。 2. 真是可笑啊,这位僧人在讨论“道无”的时候,却露出了偏颇和片面。 注释: 1. “要个无禅底国师”,意思是说,有一个没有禅宗根基的国师。这里的“无禅”指的是禅宗
``` 牛过窗棂,错为安名。 大唐国里,不见一人。 ``` 赏析: 这句诗描绘了一个场景,一只牛误入了一扇窗户的缝隙,而在这扇窗户背后,原本应该有一个“安名”的人却不见了踪影。这里使用了生动的描写手法,使读者能够想象出一个宁静但有些意外的画面。诗句通过“牛过窗棂”,暗示了某种意外的发现或转折,而“不见一人”则强调了这个转折点带来的空旷和寂静。这种对比不仅增强了诗句的表现力
【注释】 海神:指海龙王。海龙王是水族中的首领,地位崇高,但不知价值大小。留与人间:指留给人间。光照夜:照亮了夜晚的黑暗。碧眼胡僧:指佛教僧侣。点头:表示赞同、同意。无缝罅:没有缝隙。 【赏析】 这是一首题咏海龙王的作品。诗人通过海龙王的传说,表达了对海龙王的赞美之情。 “海神知贵不知价,留与人间光照夜。”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说,海龙王虽然知道它自己的价值,却不懂得衡量自己的价值;它被保留在人间
在赏析这首诗之前,我们先来了解它的背景。宋代释心月所创作的《颂古三十三首》是一组杂言诗,共三十三首,每首都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社会和修行的深刻思考。而《颂古三十一首 其二十》则是其中的第二十首,诗人通过细腻的语言和深刻的意象,展现了他对生活哲理的独特见解。 下面开始逐句翻译和赏析这首诗: 吃粥了也洗钵盂,已是分明说向渠。 有时冷地思量着,点铁成金举世无。 第一句“吃粥了也洗钵盂”
注释1:须菩提,是佛教中释迦牟尼的弟子名,此句用指老须菩提。 注释2:岩中宴坐,指在山洞中静坐修行。 注释3:帝释雨花,指佛祖释迦牟尼降临人间时洒下的花瓣。 注释4:见个什么,指见到什么值得欣赏的东西。 赏析:这首诗描绘的是老须菩提在山洞中静坐的场景,表达了他对佛法的虔诚和坚定。诗中的“帝释雨花”一词,既指佛祖的降临,也象征着佛法的普降。而老须菩提看到这些,却只是微微一笑,没有太多感慨
【译文】 全身都是观音,遍身都是观音。愿以此功德,普及于一切。 【注释】 通身:全身,这里指整个身体。无尽意:无尽的心愿。普:普遍地、普遍地。一切:指世间的一切众生。 【赏析】 这首诗赞美了观世音菩萨的崇高德行,表达了人们对于观音菩萨的敬仰之情。全诗以“通身是观世音,遍身都是观音”为起句,强调了观音菩萨无处不在的特点。接下来的两句进一步描绘了观音菩萨的形象和心愿
【注释】 叉手进前:双手交叉于胸前。寂子不会:寂然不动,不会动的禅定功夫。杀人活人:指杀生与救死。好个三昧:这是多么深奥的境界啊。阿师:对出家人的尊称。丛林:佛教语,指寺院;也指丛林道场。白云尽处是青山:意谓在云层之上才能看到山,而云层总是在不断变幻。青山外:意谓只有到达了青山之外,才能找到真正的自己。 【赏析】 这是一首颂古诗。诗人赞扬的是禅定功夫,特别是那种“杀人活人”的禅定境界
【注释】 入:进入。九牛拔不出:形容难以摆脱。咄:怒斥。野狐精:狐狸精,比喻奸佞小人。打失:丢失。 【赏析】 此诗是讽刺奸佞小人的,全诗通过“一字”和“九牛”这两个形象的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他们的丑恶嘴脸。 第一句“一字入公门”,用一个“字”字,就点出了他们的本质特征。第二句“九牛拔不出”,用九个“牛”字,就形象地写出了他们的多面性。“九牛”与“一字”相呼应,既表现了他们的数量之多
【注释】: 说,评论;弄,玩弄。 【赏析】: 此诗是颂古三十三首之三十,诗人借物言志,表达了自己对是非、真假的深刻理解。 “来说是非者,便是是非人。”这句话的意思是说,那些喜欢说别人是非的人,其实他们自己也是在制造是非。这里的“是非”指的是善恶好坏,而“说”则是指议论、评判。 “诚哉是言也,弄物不知名。”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真是这样的话啊,玩弄事物却不知其真相。这里的“诚哉”表示真诚地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