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沆
这首诗的作者是清代诗人黄宗羲,全诗如下: ``` 闱中作 其二 (辛巳) 斯文自康庄,昧者恒苦陷。 积习使之然,岂不由操鉴。 下士争未荣,恒情避众贱。 苟非削群芜,安能表孤茜。 三更烛易残,五色目终眩。 掩卷下空阶,星月同粲烂。 ``` 1. 翻译: - “斯文自康庄”: 斯文指的是文人墨客的道路或学问。康庄意味着宽广平坦。这里表达的是文坛或学术之路广阔平坦。 - “昧者恒苦陷”:
【诗句释义】 万山中响起钟声,回荡在万山之外。 顺着声音寻找到东林寺,寂静到了极点仿佛所有的声音都消失了。 石头旁的泉水缓缓流动,弯曲地流入真正的源头。 悠闲的云彩始终不离这座寺庙,靠在树干上呈现出奇特的姿态。 年长的僧人指点着断碑,迷茫中谈论起兴衰存亡的事情。 再也看不见白莲花开放,很久以来它一直与青青的松树枝干相对峙。 【译文】 钟声悠扬响彻群山深处,清脆之声传遍山谷之外。 循声寻觅
【解析】 此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此类题目解答时,首先需审清题干要求(本诗的体裁、手法、内容及观点态度),然后浏览每个选项,逐项分析。“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这是对诗歌的翻译。翻译要遵循忠于原意、信达雅原则,如遇难句可增删字词,但不可更改句子结构或增减词语。最后要注意人名、地名的书写。注意注释,并结合全诗加以理解赏析。 【答案】 译文:
【注释】己卯:
【赏析】 此诗作于淳熙三年(1176),辛巳年。诗人在经过上庾岭时,登临云峰寺,游览张文献公祠,写下了这首七律。 首联写南峤昔未开,兵争向千载。南峤,指南方的山川;千载,一千年。这是说,南方的山岭从前没有开辟,直到兵乱发生,才成了战场,经历了千年之久。“未开”二字,点明时间的久远,为下句“兵争”作铺垫。 颔联写大矣唐相功,蒙昧一朝改。这里指唐朝宰相张九龄,他主持朝政期间,国家政治清明
新侨驿站夜霁见月(辛巳) 我行属暑雨,我马日騑騑。 俯愁滑滑泥,仰叹炎炎威。 孤驿息深夜,瞥然见凉晖。 湿云去未尽,列宿光已微。 孤行青冥里,冰轮竟何依。 独有巢林乌,恋景戢还飞。 注释: 1. 我行属于夏天的雨水,我骑马一天不停蹄。 2. 低头忧愁着滑滑的泥泞,抬头感叹着炎热的天气。 3. 孤独的驿站在深夜中休息,忽然看到了清凉的光辉。 4. 湿润的云层还没有完全散去
三月十七日雨后携兰雪步至崇效寺看海棠作(壬午) 诗句释义:三月十七日,一场春雨过后,我带着兰雪来到了崇效寺,去看盛开的海棠花。 译文:三月七日,一场春雨过后,我带着兰花雪,步行来到崇效寺,观赏盛开的海棠花。 注释1:三月十七日,指农历三月十七日,春天时节,雨水滋润大地,万物复苏,是观赏花卉的好时机。 赏析:首句点明了时间、地点和天气,为下文写景做铺垫。 诗句释义:枣花寺位于我的西屋
【注释】 南行:从广州至南雄。 山水大:指山水景色壮美。南行:指向南行进。 天地将到海:意即天地间已接近南海。将到,接近。 尽情逞雄快:意即尽情地施展自己的雄壮气势。逞,施展。 五岭:指越城、都庞、萌渚、骑田、临贺五条山岭。门户:比喻屏障。 重洋:大海。表襟带:象征南方的衣襟腰带,指岭南一带。 何怪老尉佗:意思是为什么奇怪老尉佗能统治岭南。老尉佗:战国时尉犁县尉佗(约前305—前278年)
诗词名句“舟中何所有,有橘三百丸。切以金错刀,供之白玉盘。”出自清代文人陈沆的《由广州至南雄舟行杂诗其四 (辛巳)》。这首诗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描绘,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内心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赞美。 从字面意义来看,“舟中何所有,有橘三百丸”描述了诗人在船上看到的情景。这里的“舟中何所有”是一个反问句,表达了诗人对于旅行中的所见所感的好奇和惊喜。而“有橘三百丸”,则直接点明了橘子是船上的宝贵之物
【注释】 圣人兹御宇:圣人统治着天下。兹,此。 首登贤能书:首次登上贤能者名录的榜单。首,首先。 日月照南海:太阳和月亮照耀着南海。 朱鹑(chún)吐祥符:吉祥的征兆。朱,赤色,红色。鹑,古代传说中一种鸟类,此处借指吉祥。 陆大夫:陆贾,汉代著名的谋士、辞赋家,曾为高祖刘邦起草了《新语》,对后世影响很大。 珍重采楩楠:珍惜并使用珍贵的楩楠木。珍重,珍贵。 毋徒采珊瑚:不要仅仅采集珊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