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传庭
清凉石僧舍同诸丈坐谈 清雅的石僧舍,与诸位长辈一起品茗谈心。 落落衣襟总脱俗,看山又见闲适身。 世态炎凉唯儿女,我辈高洁作主宾。 掬取青霞作披肩,借来碧草为席茵。 相知相怜问清凉,何物是人生未了因? 译文注释词句赏析 清凉石僧舍,与诸位长辈一起品茗谈心。 落落衣襟总脱俗,看山又见闲适身。 世人多事唯儿女,我辈高洁是主宾。 掬取青霞作披肩,借来碧草为席茵。 相知相怜问清凉,何物是人生未了因? 注释
【注释】 西台:指佛祖涅槃的地方,在今印度。 才过八水上西台:才离开西天(印度)回到中国。八水,即八功德水,传说是佛祖释迦牟尼成道时喝下的甘露水。 瞻眺:遥望。重客哀:指对佛祖的思念和怀念之情,“重”有“深”的意思。 藏瓦砾:佛教认为,佛祖涅槃后,他的法身舍利,应当安葬于塔中。 委蒿莱:把舍利安葬于草莽之中。 金莲火后花弥发:比喻佛祖涅槃之后,其精神永存不朽。 宝炬燃时影自开:比喻佛法无边
东台 东顶嵯峨不易攀,平看渤澥漫惊颜。 须知观海难为水,乃信登台始是山。 注释: - 东顶嵯峨不易攀,平看渤澥漫惊颜:意思是说登上东台(在今山东省日照市东海县)后,可以望到渤海和黄海辽阔的海面,让人感到心旷神怡;但当人们站在台上远眺时,又会感到沧海茫茫,使人心情变得有些惊讶。 - 须知观海难为水,乃信登台始是山:这里的“知”字,可以理解为“知道”,“难为水”指的是海水浩瀚无际,难以用语言来形容
南台 离方孤峙郁巑岏,森秀真如锦绣攒。 金阁晓霞环翡翠,竹林晴日拥琅玕。 老人星近堪齐寿,大士潮邻足纵观。 欲与山灵争巨丽,漫将好句挂林峦。 注释: 1. 离方孤峙郁巑岏:形容岩石孤立而屹立,形状奇特,犹如孤独的山峰。 2. 森秀真如锦绣攒:形容岩石上生长着茂密的树木,景色秀丽如同精美的锦绣。 3. 金阁晓霞环翡翠:形容阳光照耀下,岩石上的绿色植被仿佛是金色的宝阁,周围的环境被晨曦的霞光所环绕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考查分直接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两种类型。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答题时看清题目要求,本题属于理解性默写。写错字或漏字添字均不能得分。注意以下词语的书写:篱、赏、菊、期、樽、觞。 【答案】 天涯知己共清时,济胜招携喜未迟。三五况当明月夜,寻常已是菊花期。尘销北塞偏宜酒,兴续南楼倍可诗
诗句解释 1 "八水空怜翠欲浮,西林胜概委荒邱":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西林寺美景的怀念。八水指的是周围环绕的溪流,而“翠欲浮”形容山色青翠欲滴,非常美丽。“西林胜概”则指西林寺的雄伟景象,“委荒邱”则意味着现在的西林寺已经荒废。 - 注释:八水(周围的溪流)、翠欲浮(形容山色青翠)、西林胜概(指西林寺的雄伟景象) 2. "鹫宫半没祥光杳,狮迹徒存猛气收":描述了昔日寺庙中的建筑和遗迹
注释: 中峰:指五台山的中台峰。 清胜:清高秀丽。 六月:指夏季。 倍爽然:更加清爽。 迸:从高处倾泻而下。 还自下方传:声音从低处传来。 经楼:寺庙中的阁楼。 群峰列:众山峰耸立。 投诚:投降、认输。 一炬燃:一把火。 衲子:僧人,佛教徒。 梵声彻夜醒人眠:佛寺里的钟声彻夜不停,使人不能入睡。 赏析: 这是一首咏五台山中台峰的诗。中台峰为五台之一,海拔2860米,是五座主峰中最突出的一座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陈汝言的《北台》。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独雄五顶撼清虚,策杖登临眼界殊。 五夜每惊凌斗柄,万年常见拱宸居。 俯环雁塞烽皆息,平倚恒峰岳可如。 指点沧溟真一勺,图南漫效化鲲鱼。 注释: 1. 独雄五顶撼清虚:意思是独自屹立着的五个山峰震撼了清澈的天空。 2. 策杖登临眼界殊:拿着拐杖攀登高处,视野开阔,与众不同。 3. 五夜每惊凌斗柄:在五个夜晚中
金阁岭 宝刹崔嵬俯夕阴,何人曾此布黄金。 岭头风雨来天地,阁上浮云变古今。 正好凭虚生远眺,何妨揽胜入孤吟。 诗成却自嫌饶舌,欲证菩提不染心。 注释: 1. 宝刹崔嵬俯夕阴:宝刹,即寺庙,崔嵬,形容建筑高大、雄伟。俯夕阴,指寺庙在夕阳下显得更加神秘和威严。 2. 何人曾此布黄金:何人,指什么人。曾此,指曾经在这里。布黄金,形容寺庙装饰华丽,像撒了一层金子一样。 3. 岭头风雨来天地:岭头
【注释】谒台:指五台山。炎天:炎热的夏天。畏喧豗:怕喧嚣。特觅清凉:特意寻找凉爽。谒五台:拜谒五台山。暑溽:酷热。恍从兹日去:仿佛已经过了这一天。山灵:五台山上的神。应道:应当说。驱车翠巘:驾车穿过青翠欲滴的山岭。排空:冲破云霄。卷幔新花:卷起帘子看新开的花朵。奚囊(xī niáng): 小包、行囊。休索莫:别寻他处。尽教领取:请全部收下。入诗裁:写进诗歌中。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