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过八水上西台,瞻眺那堪重客哀。
佛解固应藏瓦砾,法身岂合委蒿莱。
金莲火后花弥发,宝炬燃时影自开。
莫讶诸僧悲怆甚,袛馀法象未全灰。

【注释】

西台:指佛祖涅槃的地方,在今印度。

才过八水上西台:才离开西天(印度)回到中国。八水,即八功德水,传说是佛祖释迦牟尼成道时喝下的甘露水。

瞻眺:遥望。重客哀:指对佛祖的思念和怀念之情,“重”有“深”的意思。

藏瓦砾:佛教认为,佛祖涅槃后,他的法身舍利,应当安葬于塔中。

委蒿莱:把舍利安葬于草莽之中。

金莲火后花弥发:比喻佛祖涅槃之后,其精神永存不朽。

宝炬燃时影自开:比喻佛法无边,照亮了世间的一切。

袛(zhī)馀法象未全灰:指虽然佛祖已离世间,但他的精神依然照耀人间,教化众生。

【赏析】

这首诗以佛祖涅槃为题材,表达了作者深深的思乡和对佛祖的敬仰之情。

首联“才过八水上西台,瞻眺那堪重客哀”,诗人刚刚离开了西方净土,回到祖国,面对的是一片陌生的土地和人们。他不禁想起了佛祖涅槃的情景,那种深沉的思乡之情油然而生。

颔联“佛解固应藏瓦砾,法身岂合委蒿莱”,诗人感叹佛祖涅槃后,他的法身应该永远留在高高的塔中,而不应该被埋没在荒山野地。这里,诗人将佛祖比作一座永恒的塔,将他的法身比作塔中的舍利子,以此来表达他对佛祖的敬仰之情。

颈联“金莲火后花弥发,宝炬燃时影自开”,诗人想象佛祖涅槃后,他的光辉如同莲花般绽放,他的影像如同火炬一样照亮着人间。这里的“金莲”、“宝炬”都是佛教的象征,象征着佛祖的伟大和神圣。

尾联“莫讶诸僧悲怆甚,祗餘法象未全灰”,诗人感慨虽然佛祖已经离世,但他的精神仍然照耀人间,教化众生。这里的“诸僧”指的是僧侣们,他们因为佛祖的离去而感到悲痛,但同时也因为他们能够继续修行,继续传播佛法而感到欣慰。

整首诗通过对佛祖涅槃这一主题的描绘,表达了诗人深深的思乡之情和对佛祖的敬仰之情。同时,这首诗还体现了佛教中关于生死轮回、涅槃解脱等哲学思想,使得诗歌具有了更深的内涵。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