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诩
翻译: 姑苏夜晚停泊,在阖闾城的西边越溪的北边,扁舟夜泊官亭旁边。 灯火通明的人家与明亮的星辰交织在一起,到了二更天市集依然繁忙喧嚣没有停止。 年老的人辗转反侧难以入睡,回想过去的山川感慨时光荏苒。 贤人与愚人的成败非一个人所能决定的,后世只能记得他们的遗迹。 城头乌鸦啼叫霜气寒,江心水清澈月光皎洁。 沾湿了衣衫的是牛山之情,全都寄托给渔翁的一声笛音。 注释: - 姑苏:古地名,今苏州市。 -
寒泉古木山之隅,尘土不到幽人庐。 清风一榻酒微醒,坦腹自读羲皇书。 门径萧然寡轮鞅,易安隐约柴桑居。 平生心迹许谁共,展图令我思归与。 君不见诸公衮衮登云衢,车马甲第争纷如。 无劳肉食已自愧,进退况复怀次且。 又不见百年光景过隙驹,邯郸一梦俱成虚。 彼常不足我有馀,冥鸿高举谁能拘。 注释: 寒泉古木:形容山居的清幽环境,寒泉和古树都是描绘环境的词语。 尘土不到:指隐居生活,远离尘嚣。 羲皇
这首诗是诗人在王朴庵隐居地题画的。诗中描述了王朴庵隐居生活的美好,以及他与友人、渔父的交往情景,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王朴庵的怀念之情。 首句“王君隐居临漆浦,物雅风淳真乐土”描绘了王朴庵隐居地的环境,即临漆浦这个地方,环境优美,风物宜人,是一个真正的乐土。这里的“物雅风淳”指的是当地的生活气息和风俗人情都很美好,而“真乐土”则表明了王朴庵在这里的生活非常快乐。 第二句“杖履时来看故人
竹枝歌 朝见浮云飞出山,暮见浮云飞入山。浮云自是无心物,郎既有心胡不还。 诗句释义:清晨时看见浮云从山的这一边飞出去,夜晚又看见它们从山的那一头飞进来。浮云本身并没有感情,但你说已经有了感情为何还不回到那一方? 译文:在早晨的时候,我看到浮云从这座山的一侧飞向另一侧。而在晚上,我又看到了那些曾经出现在山的一侧而现在却出现在了另一侧的浮云。然而,这些云朵本没有情感,但你既然有了感情
豫章楩楠中梁欐,未免匠石斤斧寻。 这句诗描绘了一幅双松图。豫章是古代对今江西省一带的称呼,楩楠是一种珍贵的木材,中梁指的是房屋的主梁。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在这样珍贵的材料中,匠石(木工师傅)都找不到合适的斧头来砍削它。 峄阳桐梓作琴瑟,尘匣空恨无知音。 这句诗表达了一种遗憾之情。峄阳和桐梓都是地名,分别位于今山东与江苏一带。琴瑟是用来比喻乐器的,这里用来比喻双松树。尘土匣子则是用来存放琴瑟的
【注释】 琴川:地名,在江苏无锡。义孙:指作者的孙子。 谁信八旬之老,反哀十岁之孙:这两句的意思是:谁会相信一个八旬老人反而为一个只有十岁的孙子而悲哀呢? 最苦归来元亮,稚子无人候门:这两句的意思是:回来的时候最让人痛苦,因为只有幼小的孩子在门口等着你。 【赏析】 这首诗是杜甫晚年的作品,写于大历元年(766)春,当时杜甫已经六十六岁了。他年事已高,又长期漂泊在外,因此心情抑郁、悲凉
注释:千尺的虬龙姿态矫健,四季苍翠的颜色。 只见它气势雄伟在森林和山壑之间游走,却不知饱览了风霜。 赏析:这是一首题画诗,诗人以雄健的笔触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山石画卷。首句“千尺虬形矫矫”,描绘了山石高耸入云,形态各异的特点;次句“四时翠色苍苍”,则表现了山石四季常青,生机盎然的景象。整首诗通过对山石的描绘,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与神奇,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生命、自然和岁月的深刻感悟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女性形象的诗歌,其内容主要描绘了一位年轻女子的日常生活和情感状态。诗中的“秃奴”可能指的是诗人自喻,或者是对某个特定人物的称呼。下面逐句进行解释: 一、东村二八张小姑 - 注释: “二八”通常指二十岁左右的女性,“张小姑”则表明这位女性是年轻的。 - 赏析: 开篇即用“二八”来形容女子的年轻貌美,紧接着以“张小姑”点明其身份与地位。这样的开头设定为下文的描绘奠定了基调
【注释】 桑柘:指桑树和柘树,常比喻女子。雨晴:天气晴朗。绿云:形容新晴后的天空,如碧绿的云层。纤纤:柔嫩。露玉笋:象露水滋润后的竹笋一样。使君:对地方长官或上级官员的称呼。争柰:怎奈。争奈:怎能奈何,怎奈得下。筐深未能满:篮子里的东西还没装完。 【赏析】 《采桑曲》,乐府旧题,属于相和歌瑟调,内容多写男女求爱之事。《采桑曲》是唐代诗人李益的作品。这首诗描写了一位女子在雨后春晨去采桑的情景
这首诗是一首描绘牛郎织女爱情故事的诗。下面是逐句释义: 1. 天上双星有常处,夫为牛郎妇为女。(注:牛郎和织女是传说中的人物,他们的故事源于中国的一个古老传说。) 2. 东西相望自年年,只隔天津一泓许。(注:“天津”在这里可能是指天河,即银河,牛郎和织女被银河分开。) 3. 耕田匪易织亦劳,不得从容相慰语。(注:这里的“耕田”和“织”分别指的是农民和纺织工人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