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宗杲
逐句释义及注释 1. 今朝八月十有五,顾菟天边谁不睹。 - “今朝”:指今天。 - “八月”:农历七月,通常在夏天,因此这里可能是描述天气炎热或节日庆典。 - “十有五”:十五,即八月十五日,是中秋节。 - “顾菟”:传说中的一种怪兽,形状像兔,能吞食人。 - “天边”:指天空的边际,也指月亮。 - “谁不睹”:谁能不被看到。 2. 若非东土小释迦,放过长沙这老虎。 - “若非”:如果不是。
注释: 1. 眼不自见,刀不自割。 - 这句话的意思是,眼睛不能自己看见(或感觉),刀不能自己切割。这里用来形容人的行为需要外部的引导和激励,不能仅凭自己的力量。 2. 吃饭济饥,饮水定渴。 - 这句话的意思是,吃饭可以解饿,喝水可以解渴。这里用来形容物质需求是人类的基本需求,而精神需求则是由物质需求引发的。 3. 临济德山特地迷,枉费精神施棒喝。 - 这句话的意思是
【译文】 离开寺院半个月,眼不见鼻孔。 失去祖师的佛法,捡到的是古玩骨董。 【注释】 偈颂:佛教用语,佛门中用以记诵、诵读佛经、佛语、佛理的一种文体或韵文。 出队:指离开僧团。 半个月:一个月。 失却:丢失、失去了。 祖师:指释迦牟尼(释迦尊者)。 禅:禅宗,即禅宗教义。 拾得:捡到。 个:这。 骨董:古代指收藏家所珍视的古董。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禅宗诗。首句“出队半个月”是说离开了寺院半个月
注释:转,转化。山河大地,指人世间的一切事物。 赏析:这是一首关于人生态度和哲学思想的诗。诗人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自己的人生哲学,即要转化一切为己用,而不要被外物所束缚。这是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也是佛教禅宗思想的核心之一。这首诗的意境深远,让人深思
注释: 水底泥牛:泥塑的牛。 憍梵钵提咬着舌:梵语,意为不食不语。 海神怒把珊瑚鞭:指佛教神话中的海神波塞冬用珊瑚鞭惩罚波利尼西亚人。 须弥山王痛不彻:指佛教神话中须弥山上的山王因被佛祖释迦牟尼所教化而痛苦不已。 赏析: 这首诗是偈颂的一种,通常用于佛教经文的诵读。它以生动的意象和深刻的内涵,展现了佛陀的智慧和慈悲。 第一句“水底泥牛嚼生铁”,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将泥牛比作生活在水底的生灵
【解析】 “善财”即指善财童子,又称施财童子,是佛教中的一位菩萨。据佛教传说,善财童子在母亲去世后,到处化缘,积集财物,后来来到一座楼阁前,见一尊佛正坐说法,就上前礼拜。佛告诉他:“善男子,我在此楼阁中,以方便力,普济众生。”于是善财童子将所积之钱布施给佛寺,为寺院作佛事,又用这些钱修建佛像等。这就是著名的《善财童子五十三题》。这首诗就是对善财童子故事的赞颂。 【答案】 不用安排,切莫造作。
【注释】: 偈颂一百六十首 其十一 正朝把笔,万事皆吉。 应时纳祜,庆无不宜。 若作世谛,流布平地。 吃交更在佛法,商量眉须堕落。 译文: 早晨开始写文章,万事都会吉祥。 顺应时节接受福气,庆祝的事情没有不合适的。 如果按照世间的观点来看,那么一切都将传播到世界各地。 吃和交都与佛法相关,商量眉毛胡须就会掉落。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写作的态度和对佛法的理解。他认为只要开始写作,万事都会吉祥
【解析】 “赞法海真廓圆通门,续云门派。燕坐胡床,虎视百怪。”这是对僧人的赞叹与毁谤。僧人是佛教中人,这里用僧人来比喻法海和尚。“廓圆通门,续云门派”意为廓清了一切杂念,达到了无我之境,能够超脱尘世,修习佛学。“燕坐胡床,虎视百怪”意为盘腿打坐,眼神如猛虎一般威猛,目光炯炯有神。僧人在修行时会盘腿打坐,眼睛睁得很大,如同猛虎一样,所以这里的“燕坐”指盘腿打坐,“胡床”指和尚打坐用的蒲团
注释: 这个川藞直,自来好打鬨。 川藞直,即指川芎,一种药材。川芎喜欢热闹的场合,一旦热闹起来就会进入状态,喜欢安静而不喜欢动。 闹处便入头,恶静而喜动。 在热闹的地方就容易进入状态,不喜欢安静而喜欢动。 前年今日始归家,今日前年路不差。 前年今天开始回家,今天已经是前年了。 一回饮水一回噎,一瓣栴檀一碗茶。 喝一口水就感觉像被堵住一样,一瓣栴檀(即香木)沏成的茶就像一碗毒药。 赏析:
【注释】: 文采未显,消息已露; 文采既现,难为掩饰。 【赏析】: 这首诗是说,一个人在还没有显露出才华的时候,就先显示出了某种迹象,这往往是有诈的,不可轻信。等到他真正有才能的时候,再想掩盖就晚了。 这首诗反映了一种人生哲理:不要过早地显露自己的才华和意图。因为,当人们还没有完全看清你的真面目时,你过早地显露才华可能会引起别人的怀疑。而一旦别人看清了你的真实意图,你再想改变已经很难了。因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