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宗杲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魏侍郎净心阁》。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以及相应的注释: 1. 伟哉广大寂灭心,譬如虚空不分别。 - 诗句: 伟哉广大寂灭心,譬如虚空不分别。 - 译文: 伟大啊,那广阔无垠、寂静如虚空般纯净的心,就像虚空那样没有任何分别。 - 注释: “伟哉”意为“伟大无比”,“广大”表示“辽阔”,“寂灭”意味着“清净”,“心”指的是心灵的状态。 2. 拟心求净即染污
【注释】 示周子充:给周子充的书信。华严经:佛经名,全称《大方广华严经》,是佛教大乘经典之一,主要讲述宇宙和人生的真理以及诸法如幻的世界观。总别同异,成坏行布:指《华严经》中阐述的总相、别相、同异、成坏等基本观念。圆融无碍:指佛法圆融无碍,即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联系而不可分割的整体。尘人众刹:指世俗之人和众多寺庙。非宽刹入,众尘非隘:意即不是所有寺庙都适合修行,世俗之物并不狭隘。居士笔端,宣畅果海
【解析】 此题考核鉴赏诗歌的内容和思想情感的能力,考核的重点是“内容”和“思想情感”。考生解答本题时,首先要明确题目要求,然后根据要求进行作答。本题中,“冲开碧落松千尺,截断红尘水一溪”一句是全诗的关键句,也是重点赏析的对象。 【答案】 ①冲开:冲破。碧落:指天宫。②松千尺:形容松树之高。③截断:隔断。④红尘:指世俗的尘世。⑤将谓:就以为、认为。⑥人题:为人题写。⑦德峤
直出直入,直行直坐。 直禅上人,直须恁么。 本自圆成,不立功课。 饥来吃饭,寒来向火。 不在瞿昙,非干达磨。 拟心思量,返遭殃祸。 我说是言,已招口过。 明眼人前,一场话堕。 请事斯语,无忘骨挫。 注释: 1. 直出直入,直行直坐。 直出直入:直接表达出来,不绕弯子。直行直坐:行为和态度都非常直率、坦诚。 2. 直禅上人,直须恁么。 直禅上人:直禅上人是某位禅宗高僧的尊称。直须恁么
注释:大道存在于我们生活的世界里,但是要看清它却很难。如果想真正理解大道的实质,就不能离开声色言语这些东西。 赏析:《偈颂一百六十首》是宋代僧人契嵩的作品,共收诗160首。这些作品以佛经为依托、以佛教思想为指导,用诗歌的形式宣扬佛教教义,表现了佛教对当时社会生活的影响和作用。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佛教教义的理解。诗人认为,要想真正了解佛教的教义,就必须脱离尘世的声色言语,才能真正领悟到佛道的真谛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分析。 “尘无自性,揽真成立。”尘是佛教用语,指世间万物。无自性即不具有自己的特性和本质。揽取,就是执着,抓住。真即佛性,佛性是一切众生都有的本性。成立,就是建立。此句意思是说,尘是无自性的,但是人们却要抓住尘,去建立尘。 “拟和其光,同亦俱失。”拟,比拟的意思。同,共同的意思。此句的意思是说,想要与尘的光相合,结果也会变得丧失自我。 “外既匪宽,内亦不窒
诗句解释与译文: 1. 言前超佛祖,日轮正当午。 - “言前”指的是言语尚未发出之前,“超佛祖”意味着超越了所有佛祖。 - “日轮”比喻佛法如同太阳一样普照众生,“正当午”表示正午时分,阳光最为强烈,象征佛法的光明无际。 - 这两句表达了一种超越时空、普度众生的宏伟愿望。 2. 豁开三要关,一击涂毒鼓。 - “三要关”指佛教中的三个重要教义或修行要点,可能是指戒律、禅定和般若的智慧。 -
【注释】 未点先行:没有点灯,先走了一步。 唧溜:形容走路轻快的样子。 出丑:指做事不顺利。 更鼓两片皮:用两个鼓皮做比喻,指事情复杂。 凿空开户牖:打破墙壁打开门窗。 火中木马空嘶鸣:在火里,马只会嘶叫却无法前进。 水底泥牛谩哮吼:在水里,牛只会叫唤却无法前进。 拶到悬崖须放手:被逼迫到了绝境才应该放手。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禅宗格言诗。它以“示用禅人”为题
诗句:送了明长老归长芦 译文: 我听说,棒头出孝子,我则认为,怜儿不觉丑。 注释: - 人言:人们的说法 - 棒头:禅宗中的一种说法,指棒的一头或一棒的末端 - 出孝子:指通过打禅杖来教育弟子,使其悟道 - 我道:我认为 - 怜儿:怜悯的孩子,这里指年轻的僧人 - 不觉丑:不觉得丑陋 赏析: 这是一首表达了作者对明长老的敬佩和送别之情的诗。诗人认为,虽然棒头可以出孝子,但怜儿不觉丑
注释:夺走了衲僧的禅杖,立刻没有了招术。喝下铁眼忽然开张,直插云霄,占据了千峰之上。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禅宗祖师夺却衲僧拄杖后,顿时无招术、喝下铁眼后,顿时开窍、直插云霄的场景。诗人通过形象生动的描绘,展现了禅宗祖师的非凡智慧和超脱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