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别同异,成坏行布。
圆融无碍,尘人众刹。
非宽刹入,众尘非隘。
居士笔端,宣畅果海。
因源自在,我今说偈。
赞扬同证,一真法界。
【注释】
示周子充:给周子充的书信。华严经:佛经名,全称《大方广华严经》,是佛教大乘经典之一,主要讲述宇宙和人生的真理以及诸法如幻的世界观。总别同异,成坏行布:指《华严经》中阐述的总相、别相、同异、成坏等基本观念。圆融无碍:指佛法圆融无碍,即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联系而不可分割的整体。尘人众刹:指世俗之人和众多寺庙。非宽刹入,众尘非隘:意即不是所有寺庙都适合修行,世俗之物并不狭隘。居士笔端,宣畅果海:指居士(出家人)用笔来表达佛法的境界就像大海一样宽广。因源自在,我今说偈:因为我自己能够自在地领悟佛理,所以我现在来说偈文。赞扬同证,一真法界:赞扬同证,即共同证明;一真法界,即真实无妄的佛性境界。
【赏析】
本诗是唐代诗人王维写给友人周子充的一封信,以《华严经》为题材,表达了作者对佛法的理解及修行心得。
第一句“总别同异,成坏行布”直接引用了《华严经》中的“总别同异”,这是佛教中的基本观念,指万事万物都是相互联系而不可分割的整体。接着,“圆融无碍,尘人众刹”进一步阐释了《华严经》中的“圆融无碍”思想,即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联系而不可分割的整体。这里的“尘人众刹”指的是世俗之人和众多寺庙。
接下来的几句,作者用“非宽刹入,众尘非隘”来强调修行者不应该局限于特定的寺庙或环境,而是要广泛地接触世间万物,从中获得修行的灵感和力量。而“居士笔端,宣畅果海”则是对修行者的一种赞美,认为他们在用笔来表达佛法的意境时,就像大海一样宽广,能够包容一切。
最后一句“因源自在,我今说偈”表明,之所以现在能说出偈文,是因为作者已经自在地领悟了佛理。这里的“偈”是指佛教中的偈颂,是修行者用来表达内心感受和见解的文字。
这首诗通过对《华严经》的引用和解读,展现了作者对佛法的深刻理解和修行心得。同时,也体现了他作为一个出家人的谦逊和对世俗事物的超脱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