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台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全诗大意的基础上,根据各个诗句的意思进行推断。 第一句“锦泛千层桃浪”,是说桃花像锦缎一样铺满水面,泛着层层波纹。第二句“光摇万树梨花”,是说梨花像雪一样洁白,随风飘洒,摇曳多姿。第三、四两句“树树红飞白雪,层层碧映朱霞”,是说树枝上开满了红花,就像树上落满了雪花;树叶翠绿,在日光照射下显得格外晶莹,映照出红色,好像朱砂一般。 译文:
日落山空响梵,风来树杪生涛。一卷洞中周易,三杯醉后离骚。 译文:太阳落山后,空旷的山峰回荡着佛教梵音,一阵风掠过树枝,树叶沙沙作响,仿佛大海波涛汹涌。我随手翻阅了手中的《周易》,酒入愁肠三分醉意,不禁想起了屈原的《离骚》。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洞庭湖的宁静与壮美,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传达出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诗中的“日落山空”和“风来树杪”等词汇富有画面感
【注释】: (1)三台:山名,在今浙江余姚。 (2)策杖:拄着手杖。 (3)丹梯:红漆梯子。 (4)肩舆:轿子。 (5)绿意:指嫩草,亦喻新意。 (6)莺:黄鹂鸟。 【译文】: 手持红色竹杖登山游览,肩搭轿子观赏绿草嫩芽。争先恐后献上新茗,忽听黄鹂叫声悦耳动听。 赏析: 《三台·令洞庭杂兴》是宋代诗人苏轼创作的一首词。此词上片写登高所见,下片写游中所感。全词以“三台”为题
【注释】 三台:古时称帝王所居之处。令:即“命”的意思。洞庭:湖名,在今湖南省北部。杂兴:即随兴而作的诗。少伯:春秋时楚大夫沈尹戌(字子佩),字子禽,又称沈子国。角里先生:指孔子。山果:山核桃。赧颜可摘:指柿子、栗子等果实成熟了,可以摘下来食用。缩项旋烹:指湖鱼游动起来,可以马上煮来吃。 【赏析】 这是一首咏史抒怀诗。首句写诗人对君王的讽谏,次句写民间的传说。第三句以物喻人
幽是:幽深,深邃。包山林屋:指隐逸的山水林舍之地。高为:高峻,高耸入云。飘渺:形容山势高远、云雾缭绕。仙峰:仙人居住的山峰。揽胜:欣赏风景。石公石姆:传说中的神仙。大龙小龙:指神话中的龙。 赏析:这是一首描绘洞庭湖风光的诗。诗人以优美的文字描绘了洞庭湖的美景,表达了他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诗人用“幽是”来开篇,表达了他对这片山水林舍之地深深的热爱,认为这里才是真正的隐居之地。接着
【注释】三台:即《岳阳楼记》中的“岳阳楼记”。范缓、雾髻云鬟:形容云雾缭绕的山峰。 【赏析】这是一首描写洞庭湖风光的七言绝句,全诗以写景为主,通过对洞庭湖景色的描绘,赞美了大自然的壮丽和美丽。 第一句“万顷平湖似镜”,描绘出洞庭湖宽阔的湖面如明镜般平静,湖水清澈见底。第二句“千峰列嶂如环”,则描绘了远处连绵起伏的山峦,宛如一道道环绕的屏障,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 第三句“处处倪迂范缓”
养疴适林野,奉母营幽居。 南湖最清深,一亩分隈隅。 诸弟秃秋颖,力缩辛苦馀。 名园足盛衰,天傥畀区区。 但惜秋水涸,木石艰航桴。 决流溉旱干,敢怨工作纡。 山居日无事,诸子奉肩舆。 弄漪坐山光,往往归忘晡。 凉风感予仲,朝朝公府趋。 红叶被径深,梦熟山中庐。 注释: 1. 养疴适林野,奉母营幽居:在山林间休养身体,为母亲营造一个宁静的居所。 - 养疴(yǎng kē):指休养病体。 -
诗句释义与译文: - 三台山山居杂诗:这是一首关于隐居生活的诗。"三台山"可能是指诗人居住的地方,也可能是一个地名。在中国古代文化中,"山"通常与隐士的生活联系在一起,因此这可能是一种表达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 人生实苦相,种种含悽酸:这句话表达了人生的苦难和悲伤。"苦相"暗示了生活中的艰辛和不幸,而"含悽酸"则进一步强调了这些情感的深刻性和普遍性。 - 寻常暗饮刃,不在血流川
多涂趋一轨,何事为生机。 发愤以忘忧,孔叟乃孜孜。 平生已半世,晨光乍熹微。 常恐堕幽忧,闻道曾无时。 山空露气盛,虫吟不肯迟。 耿耿对无寐,孤灯我因依。 【注释】: 多涂:众多的道路。 趋一轨:走同一条道路。 何事:为什么。 发愤:振作精神。 孔叟:孔子,这里指孔子的弟子颜回。 孜孜:勤勉不懈的样子。 平生:一生。 忽忽:恍惚、迷惘之意。 堕(duó)幽忧:陷入忧愁之中。 道:佛教语
谢子汉之阳,乱世皋比拥。 截流逢生源,壁立见真勇。 刘叟卧江浔,破寺俯汹涌。 苦约过颜堪,远念生敬竦。 至诣久寂寥,双茧或破蛹。 石径秋气高,夕照明孤耸。 何时共游踪,物外一笑踊。 注释: 1. 谢子汉之阳:指谢氏家族的居所位于汉阳,即现在的武汉市汉阳区。 2. 乱世皋比拥:在乱世中,人们聚集在一起。 3. 截流逢生源:指在江面上遇到水流时,需要拦截水源。 4. 壁立见真勇:形容山势险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