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荣
友恭堂为吴氏题 孝友出天性,同气古所敦。 自从降衷后,此道今尚存。 东浙有佳士,夙昔重彝伦。 怡怡伯仲间,玉季同金昆。 清芬比华萼,雅奏谐篪埙。 嗈嗈鸿雁行,接武当晨暾。 和气溢华堂,相欢对芳尊。 嗟哉阋墙者,鄙薄宁足论。 愿言保终始,令誉垂乾坤。 译文: 孝悌是人的本性,古人也以此为美德。从我懂事起,这种美德就一直在我心中。在浙江地区,有一个杰出的家族,他们重视伦理道德,与人为善
【注释】圣皇:皇帝。嗣统登九五,指皇帝继位。和气周流遍寰宇:天地间和谐之气充满宇宙空间。忽:突然,不期而然。兹岁:这一年。气候乖:气象异常。自春徂夏:即自春到夏。亢旱:干旱。何由:怎么能够?有秋:能有个好收成吗?孜孜:勤勉的样子。宵旰:天已很晚还顾念国事。一诚:一颗真诚之心。感格:感应、感动。上天览观昭圣德:上天看到了皇上的圣明德性,于是感动降下甘霖。百灵:各种神灵。叶顺:顺从,服从。骏奔:奔驰
【解析】 此诗写兄弟二人久别重逢,在分别时互勉。全诗四句一韵,首句起韵,第二、三句对仗,第四句对仗,第五、六句对仗,七、八句对仗,九句对仗,最后两句对仗。 “连床听夜雨,秉烛对芳尊”:两人同榻共枕,聆听着夜晚的细雨声,一起拿着蜡烛对着美酒痛饮。 “良晤能几何,别意遽忍论”:我们能够有这样长时间的相聚,能有多久呢?离别的时候,怎么能忍心多说话呢? “秋风吹征衣,灏气拂高旻”
这首诗的主题是赞美皇帝的仁德和国家太平盛世,以及自然景观的美丽。 1. 首句"圣皇御宇天下宁",描述了皇帝统治天下,天下平安无事。 2. 第二句"玉衡维贞泰阶平",玉衡是北斗七星之一,象征正义和平。"泰阶"是太平的阶梯。这句话表达了国家政治清明,国泰民安的景象。 3. 第三句"雨旸时序百榖登",描绘了四季分明,雨水充足,农作物生长良好的景象。 4. 第四句"泰和氤氲毓嘉祯"
诗句 1. 蓟门送别诗:这是一首送别的诗歌,诗人在蓟门(今北京一带)为友人送别。 2. 张君吾乡彦:张君是我家乡的才子。 3. 夙有声誉驰:张君从小就享有盛誉。 4. 俊秀出庠序:才华出众的年轻人从学宫(学校)里走出来。 5. 拜官当盛时:张君应召到朝廷担任官职。 6. 皇华历四方:张君奉命出使外国。 7. 所至动光仪:张君每次出行都受到人们的敬仰。 8. 今晨忽告别:今天早晨突然要分别了。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沈佺期的作品,描述了一位君子在书房中享受音乐和阅读的乐趣。 诗句解析: 1. 乐琴书处为沈学士题:这是诗人为沈学士(即沈佺期)题写的诗句,表达了对沈学士的赞美之情。 2. 君子有至乐,乃寓琴与书:君子追求的是最大的快乐,因此他将音乐和书籍结合在一起,以寻求精神上的满足。 3. 外务绝纷扰,方寸恒清虚:君子将外界的纷扰隔离在外,内心始终保持清净和平和。 4. 简编日披阅
南薰淡荡微雨晴,时当首夏天气清。 南风轻拂,天气晴朗,正值初夏时节。 苑中风景最佳丽,喜见万物皆敷荣。 美丽的花园中,万物生长繁茂,令人喜悦。 诏赐公卿暂行乐,乘马肩舆各恭恪。 皇帝下令赐给公卿们享乐,他们骑马、坐车,都表现出恭敬的态度。 入门步履不敢驰,遥望琼峰翠如削。 进入花园后,他们小心翼翼地行走,远眺着如同刀削一般的山峰。 须臾中贵传宣来,先向池上看崔巍。 不久
朴斋为画士郭文通题 鸿荒肇开辟,民俗淳以熙。(郭文通:字文通,号朴斋,浙江仁和人。) 太朴日云散,风气遂浇漓。 结绳既已代,巧伪纷日滋。(结绳:指原始社会结绳记事之法。) 金罍鄙抔饮,雕房易茅茨。(罍:音“磊”,盛酒器。抔:音“抔”,小土堆。) 珠玉交璀璨,锦绣互彰施。(珠玉:指珠宝玉石。) 人心竞浮靡,古道何乖暌。(浮靡:轻薄浮华。) 郭生独超迈,质直由天资。(郭生:指郭文通。超迈:超越凡俗
这首诗描绘了秋日山景的宁静与美丽,诗人通过细腻的观察和生动的比喻,将一幅幅动人的画面呈现在读者面前。 第一句“木落霜气清”,描绘了深秋时节,树叶凋零,霜降的景象。这里的“木落”指的是树叶的落下,“霜气清”则表达了深秋时节的寒冷氛围。诗人以简洁的文字勾勒出了深秋的季节特征,为整首诗营造了一种静谧而冷清的氛围。 第二句“秋山净如洗”,进一步描绘了深秋景色的清新、明净
螺山村人 峨峨金螺山,下有田与庐。 日出鸡犬喧,蓐食事犁锄。 白发不到城,柴扉俯江墟。 邻翁时来往,浊酒聊与娱。 卖卜或开肆,屡回长者车。 一朝承荐剡,忽捧五色书。 朅来往都市,门巷恒晏如。 淳朴本真性,宁谓礼法疏。 缅彼螺山侧,怅然怀故居。 愿言崇令德,允矣扬芳誉。 【解析】 首二句点明螺山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峨峨”,形容山高耸;“金”指山的颜色。“田与庐”表明这里是一个典型的农村聚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