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孙桐
【注释】 谭篆青:指《后汉书·方术传》中张道陵炼丹于石室,其地有紫金炉,炉中有五色烟气,故称“五色云气”。 濠梁:指春秋时期楚王与庄周对话的濠水之畔。 【译文】 九月望日之后一个人在北海独游,踏着秋天的霜树登高吟咏。 经过池塘时寒冷的鸭子躲避人行,还借残芦庇护。 我独自站立在石头栏杆上倚靠着,期待晴空万里消除水气。 萧瑟寥落的诗境之中,就当作是濠梁秋思,悠然自得地领悟其中意趣。 金粉迷茫
卜算子·忆菊 寂寞厌东篱,选胜谋秋饯。 酒暖灯明敞菊屏,花影同人淡。 投辖故人稀,难觅黄垆伴。 旧日何戡也白头,芳事长安换。 我将为您呈现这首词的译文及赏析: 让我们逐句翻译这首词: 1. 寂寞厌东篱:表达对东篱的厌倦之情,暗示了作者对某种生活方式的不满或厌倦。这种情绪可能源于对当前生活状态的不满,或是对理想生活的渴望。通过“厌”字传达出强烈的不满情绪。 2. 选胜谋秋饯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芍药的词。下面是诗句和译文的对应关系: 1. 梢茧含烟,茎盘晕玉,晴阑尽日风暖。 (注释:梢头带着雾气,茎部盘绕在花上,晴天的时候,阳光洒满庭院,温暖如春。) 2. 十里丰台,霞畦锦陌,艳说曼殊村畔。 (注释:十里长的平台,像霞光一样美丽的花园小道,鲜艳美丽得像来自曼殊村。) 3. 筠笼贮碧,怜论把、春光偏贱。 (注释:用竹制的笼子装着碧绿的花瓣,可怜春天的光华总是被轻视
【注释】: 展重阳社集饮酒家:在重阳节这天,与社友饮酒作乐。家,这里指酒家。 展:同“筵”。 残萸:即残菊。 正试霜:正当秋霜降下之时。 街叶黄初:街上的树叶刚刚泛黄。 佳兴:好的兴致。 饯秋晚矣:为秋天送别之意。 持螯补醉:持着蟹爪吃蟹,借以解酒。 觅句追逋:寻觅诗句来追忆前贤。 燕市:旧时称京城为燕市。 烟冷屠沽:指冷食不进。 过旧垆:走过旧日卖酒的炉边。 倚狂唤酒
卜算子·忆菊 古寺访秋来,花下荷衣拂。 人与霜枝恰比肩,曾博慈颜悦。 废圃晚香沈,孤塔斜阳瞥。 六十三年忆旧游,闲向雏孙说。 注释: 1. 卜算子:词牌名。又名“百字令”、“醉太平》、《八声甘州》等。双调六十四字,前段十一句四仄韵,后段十二句五平韵。多用在词的末尾,以衬唱曲或伴唱。 2. 效白石道人梅花八咏 其一:指宋代文学家、书法家米芾(《书史》)的《墨梅》。 3. 古寺:古老的庙宇。 4.
南浦·春草,用玉田春水韵春天的景色总让人感到迷茫,东风在暗地里吹向了远方。 生机勃勃的嫩芽,像烧焦的痕迹,泥土已经变得湿润,先期待着余寒完全消失。 草地逐渐铺展开来,几度潜藏在莺鸟的叫声中。 回首瀛洲不再是原来的所在,断梦已疲倦地萦绕在瑶草上。 愁绪随着花丛、柳树的生长和消亡,始终无法清除掉。 不要靠近战场,因为战火旁沙土飞溅,难以找到采花人的身影。 烟雾笼罩着道路,渺茫难寻。
卜算子·忆菊 万锦叠成堆,上接丹梯畔。鳌头高寒却耐霜,仙仗千官见。 渺渺水天情,零落成秋苑。万寿山前万寿花,肠断金罍宴。 注释: 万锦叠成堆:形容菊花繁密、美丽的样子。万锦,形容色彩绚丽;叠成堆,形容菊花繁多。 上接丹梯畔:指菊花的花瓣如同梯子一般高,颜色鲜艳如丹。 鳌头高寒却耐霜:比喻菊花虽在严寒中盛开,却不畏霜冻。鳌头,传说中海里的大龟,这里借指山峰。 仙仗千官见:形容皇帝或官员来观赏菊花
【解析】 此题考查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阅读理解诗歌内容,然后逐句翻译并分析诗歌的语言特色,同时注意注释,了解诗人的思想情感,最后根据要求作答。 “儿时喜”一句,写少年时在端午佳节,喜欢看赛龙舟、吃粽子、插艾草,挂钟馗像等风俗活动。 “官阁庆端阳”一句,写青年时期,喜欢在端午节登高远望,观赏龙舟竞渡。 “续命红丝蒲作佩”一句,写中年时喜欢制作五色丝带,作为佩饰。
卜算子·忆菊,效白石道人梅花八咏 其三 庙市日逢三,压担秋如绣。 注释:在庙市的日子里,每天遇到三次卖菊的人,他们像穿着绣花衣服那样把菊花压着担子出售。 何物村佣熟世情,佳品供豪右。 注释:那些从事农耕的乡巴佬多么熟悉人情世故啊,他们的精美菊花产品供应达官贵人享用。 萼绿有仙姿,倚竹横娟袖。 注释:菊花的花瓣如同仙女般美丽,它们斜靠在竹子上显得姿态曼妙。 姹紫娇黄尽下风,那惜量珠购。 注释
水龙吟·落叶,用碧山韵 年年摇落如斯,者番倍觉风霜早。 飘烟铜陌,凋阴玉井,声凄意悄。 动地金商,长年枨触,望穷天杪。 又洞庭波恶,吴江水冷,秋心共,南鸿到。 旧梦梧宫渐杳。 怅空枝、夜乌还绕。 题红暗诉,回黄有待,几重情抱。 漫羡残枫,春花比艳,余霞应少。 愿松筠本性,岁寒长守,且闲门扫。 这首诗的译文是: 每年秋天叶子都会像现在这样落下,今年特别感到风霜来得早。 飘散的烟雾笼罩着铜色的小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