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用锡
这首诗由四句构成,每一句都包含一个意象,并被赋予特定的情感色彩。下面是逐句的翻译: - 设铎归来未二毛,竟从退迹托蓬蒿。 - “设铎归来”指的是诗人设置铃铛回来。“二毛”是指头发变白。“退迹”是退隐的意思。“蓬蒿”是指草。 - 堂开马帐生徒集,门对龟山道脉高。 - “堂开马帐生徒集”描绘了一个充满学者和学生的场所。“马帐”是古代学者的住所,这里比喻为学堂
新拟北郭园八景小楼听雨 鼓楫正中流,莲塘泛小舟。 连城桥下过,四面芰荷浮。 注释:郑用锡是清朝时期的作者,他的诗作《新拟北郭园八景·其一·小楼听雨》描绘了他在小楼中静听雨声的宁静场景。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一幅幽静的画面,让人仿佛置身于诗人所描述的环境中,感受到那份宁静与美好。 赏析:这首诗通过诗人的视角展现了一个静谧而美好的夜晚。诗中的“鼓楫正中流”形象地刻画了江水流动的情景
新拟北郭园八景小楼听雨 且理钓鱼丝,石桥独坐时。 一竿遗世虑,最爱夕阳迟。 注释:我坐在南楼凭几而坐,听着潇潇细雨。有味的是那青灯下的夜晚,让我不再感到寂寞。 赏析:《新拟北郭园八景·其一·小楼听雨》,是清代诗人郑用锡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在雨夜南楼独坐的情景,通过“南楼”、“过雨又潇潇”、“青灯夜”等意象,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寂寞。诗中的“一竿遗世虑
诗句原文: 碧梧庭院七弦悲,扫地焚香待月迟。 山水有缘应识我,斧柯莫假更何之? 机心此后鸣蝉捕,绝调当年舞鹤知。 霜籁一天花落去,可曾魂梦入牙期? 翻译: 在碧绿的梧桐庭院中,琴声哀伤如七弦之悲,清扫地面后点上香烛等待月亮升起。 如果山水之间有缘分的话,应该能够理解我的心意,请不要再假装了。 我的心机之后像蝉那样鸣叫捕捉,当年的曲调如同鹤那般自由飞翔。 霜天里一天之内花儿凋谢
【注释】 负笈:背着书箱。开蒙,指入学读书。 才逾弱冠时:刚过二十岁。弱冠,古代男子二十岁举行“加冠”之礼(表示成年),因称行加冠礼为“弱冠”。“才逾弱冠时”,即刚满二十岁。 黉宫:学宫。 许扬眉:允许扬眉吐气。 待赓蘋野:待到在野之时。苹野,原指郊外的草野,此处比喻隐居之地。 三番试:三次应试。 曾踏槐花:曾经踏过槐花。槐花,即槐树开花。这里借指科举考试。 摩垒:攀登高垒。 搴旗:插旗于高处。
柝声 折戟沉沙二百年,重闻严柝抱关前。 白裘狗盗应难遁,绛帻鸡人不再眠。 百堞孤城环守地,万家残月薄寒天。 声声莫怨西风急,管钥微臣隐亦贤。 【译文】: 听到柝声,我想起了当年在战场上的一幕。 那把折断的戟已经埋在沙土中两百年了。 现在又在城门边听到了那熟悉的柝声。 那穿着白裘的狗盗,恐怕难以再逃走; 那个戴着红巾帽的鸡人,也再不会去睡觉。 这座孤零零的城墙环绕着一座小城, 城里有万户人家
我们来逐句解析这首诗: 1. 春明门外逐车轮 - 这句话描绘了春天的景象,在春日的早晨,随着车轮的滚动,阳光洒落在街道上。这里的“春明门”可能是一个地名,而“逐车轮”则形容了人们匆忙出行的情景。 2. 一色青青迹已陈 - 这一句进一步描绘了春天的气息和生机。"一色"意味着颜色一致,可能是指春天的色彩或景色;"青青"则描述了这些颜色的生动和鲜明。"迹已陈"可能意味着这些痕迹已经存在很久了
机声 鲛室波寒不废机,何堪促织又声悲。 倩桃悔抵青楼曲,苏蕙愁编锦字诗。 十载故人从阁去,一灯慈母课儿时。 报章拟向天河索,牛女当年事亦痴。 译文: 鲛室波寒不废机,何时能听到那急促的织布声? 何堪促织又声悲,怎能忍受这悲凉的夜曲? 倩桃悔抵青楼曲,苏蕙愁编锦字诗。 十载故人从阁去,一灯慈母课儿时。 报章拟向天河索,牛女当年事亦痴。 注释: 鲛室波寒:形容鲛室(古代指女子的卧室)里的环境寒冷
雁声 旧国啼霜浅渚边,入秋诗思冷于烟。江南客梦三千里,塞北音书十九年。 露白不堪如此夜,月明无可奈何天。伤心寒到芦花水,莫叩潇湘渔父舷! 注释: 这首诗的大意是描写诗人在秋天夜晚听到雁声时的感受和思绪。雁声从远方传来,让诗人感到孤独和寂寞。他想起了自己在江南的梦,以及在塞北收到的音书已经九年了。在这漫长的等待中,他感受到了露水的寒冷和月光的无情,他的心也随着雁声飘向了远方的芦花水。然而
【注释】 东瀛:指日本,因日本古称倭国。 北斗:即北斗七星,星官名。 枢部:尚书省的左、右曹。文兼武:文武双全。 画诺仪曹:尚书省中掌管文书的官员。仪曹,古代六部的通称,仪曹专管礼仪之事。夜复晨:日夜不停地办。 拳曲:指有才干的人。 南陔:《诗经·小雅》篇名。“南陔”是南面祭礼之室名。日月从今永,馐膳筵开酒再巡:意思是说从此以后,我每天的生活都是美好幸福的,我要吃好的,喝好,天天快乐。 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