鲛室波寒不废机,何堪促织又声悲。
倩桃悔抵青楼曲,苏蕙愁编锦字诗。
十载故人从阁去,一灯慈母课儿时。
报章拟向天河索,牛女当年事亦痴。
机声
鲛室波寒不废机,何堪促织又声悲。
倩桃悔抵青楼曲,苏蕙愁编锦字诗。
十载故人从阁去,一灯慈母课儿时。
报章拟向天河索,牛女当年事亦痴。
译文:
鲛室波寒不废机,何时能听到那急促的织布声?
何堪促织又声悲,怎能忍受这悲凉的夜曲?
倩桃悔抵青楼曲,苏蕙愁编锦字诗。
十载故人从阁去,一灯慈母课儿时。
报章拟向天河索,牛女当年事亦痴。
注释:
鲛室波寒:形容鲛室(古代指女子的卧室)里的环境寒冷。
促织:一种昆虫,这里借指织布的声音。
青楼曲:古代指在青楼里弹奏的乐曲。
苏蕙:汉代著名才女,以才华著称,她有一首《织锦诗》,据说是她织锦时创作的。
十载故人从阁去,一灯慈母课儿时:意思是说,过去与朋友共度的时光已经过去了十年,而如今母亲又在灯下教导孩子。
报章拟向天河索:比喻通过新闻或报纸来寻找答案或解决争端。
牛女:指牛郎和织女,中国神话中的一对恋人,他们每年七夕相会,但被银河隔开。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转、人事变迁的感慨以及对亲人的思念之情。诗中通过描述鲛室波寒、促织声悲等景象,展现了诗人对往昔岁月的回忆和对亲人的怀念。同时,诗人通过对青楼曲、织锦诗等意象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传统文化的珍视和对才女的敬仰之情。最后,诗人用报章拟向天河索,牛女当年事亦痴这一比喻,表达了对现实纷争和历史纠葛的无奈和困惑。整首诗语言简练而富有韵味,情感真挚而深沉,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