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用锡
马齿才添七十辰,恰当斗柄指双春。 古稀每叹同侪少,夏五争推置闰因。 两度杯盘邀上客,百年风月几闲人! 老夫今日成衰朽,蓬矢桑弧负此身。 注释:70岁的人开始庆祝自己的生日,正好是斗柄指向双春(即春季)。古人常叹息同龄人越来越少了,而夏天的闰年被争着用来作为生日的理由。两次邀请客人共饮,享受百年间的风月之乐。如今我已是衰老之人,只能像蓬草和桑木一样,担负起养育子孙的责任,不能像从前那样悠闲自在了。
诗句释义及译文: 1. 长条细拂午风轻,添得园林景色清。 - 注释:柳树的长条随风轻轻摇曳,给午后的阳光增添了几分清新。 - 译文:长长的柳枝在午后微风中轻轻地摇曳,为园林增添了几分清新的气息。 2. 满地夕阳谁击马,一庭细雨每藏莺。 - 注释:夕阳下,是谁骑着马在奔跑?庭院里,细雨中鸟儿们躲藏起来。 - 译文:夕阳下,是谁在骑马奔跑呢?庭院中的小路上,细雨中鸟儿们都躲藏起来了。 3.
【注释】 羸卒:年老的兵士。桑干:指桑乾河,在今河北张家口西北。负戟又葱河,万里奔驰两鬓皤(pó):形容士卒长期在外征战,头发白了。负戟,持着武器。又葱河,又到河边。万里奔驰两鬓皤,千里行军,两鬓已斑白。 懒听军书徵姓字,强将病骨曳干戈:懒得听朝廷征召入伍的命令,强忍着身体病痛拖着病体挥舞着兵器。 千山风鹤闻声惮(dàn),一辈沙虫奈老何:千山万岭的飞禽走兽听到人声都害怕得发抖
籋云将归里应秋试 籋:同“蟇”,一种小虫。古代用它来卜筮,称为“蟇兆”。蟇兆预示吉凶。 里:指家乡,故乡。秋试:秋季的科举考试。 注释:蟇虫将要回到家乡参加秋天的科举考试。 赏析:蟇兆预示吉祥,诗人在此时心情愉悦,满怀信心地踏上返乡之路,为秋天的科举考试作准备。 红雨飞残日又晴,铅华一洗本天成 注释:雨水如雨点般落下,天空放晴,阳光明媚。诗人经过一番努力后,脸上的胭脂粉被清洗干净
诗句释义与翻译: - 卷一:琅琅读父书,趋庭曾记惜居诸。 “琅琅”形容读书声音清晰悦耳,这里指读书的声音;“琅琅”也是玉石相击的声响,此处可能寓意着书籍声如玉鸣;“趋庭”指的是效仿父亲的行为举止;“曾记”即记得,表示不忘之意;“惜居诸”意为珍惜并牢记在心。整句表达的是作者每日沉浸在父亲的学问中,勤奋学习的情景。 - 译文: 日夜勤学如听琅琅书声,仿效父亲行事举止未曾忘怀,珍惜并牢记于心的教诲。
朝簪久脱谢京华,击马阶前往事赊。 自诩名山客著屐,欲将身世问乘槎。 鬓丝垂老浑如雪,枯木逢春笑作花。 回首大罗天上事,红绫早啖剩零牙。 注释:朝政中的官位已经放弃不再追求,远离了繁华的京城生活,骑着马向远方前进(去寻求仕途)。自己自称是隐居在名山的人,穿着鞋行走在山林中。想通过乘槎来询问自己的一生命运。头发已经白了,就像冬天的雪一样。像一棵枯萎的树遇到春天的阳光又长出了新芽和花朵
【注释】 作诗:创作诗歌。 时时拥鼻:时常捂着鼻子,这里指经常吟咏。 衰老馀闲:形容年老力衰,闲暇无事。 供晚景:供献给晚年的生活。 结芳邻:结成美好的邻里关系,这里指结交朋友。 编成束笋:《论语》中有“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的记载,孔子认为学习是一件愉快的事情,朋友之间的交往也是快乐的。但“编成束笋”却是比喻没有真正的学问
【注释】 微躯七尺:微贱的身体,七尺长的身躯。宰官身:担任官职。 弹指春华去日陈:弹指之间,春天的美景已经消失。陈,过去。 家世巾箱多茹苦:家境贫寒,一生辛苦。 生涯饘粥讳言贫:生活清苦,忌讳谈及贫穷。饘粥,稀薄的饭菜。 千章乔荫承先泽:千年的大树荫庇着祖辈的恩泽。 一领寒毡作替人:一片寒冷的毡子充当了代替者,承受艰苦的生活。 缓带敢同羊太傅:宽袍缓带,不敢与羊太傅相提并论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维创作的。全诗共四句,每句五字,押平声韵。下面是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注释: - 海疆借汝作干城:海疆借你作为坚固的屏障。 - 极北磺溪一柱擎:在极北的磺溪(即今青海湖)上矗立一根柱子。 - 堪叹河山成浩劫:可惜山河被战火摧毁。 - 能令草木亦疑兵:连草木也怀疑是军队。 - 貔貅在昔称威武:过去的貔貅(传说中的一种猛兽,象征军队)威武无比。 - 蛮触于今息战争
生辰得雨 湖海归来剩此身,廿年间散守江滨。 空留出岫为云态,犹作平畴课雨人。 已博斗升分涸辙,竞传孤矢正嘉辰。 长去报束惭何敢,聊伴尧天击壤民。 【译文】: 湖海归隐后只剩下这个身体,二十年间在江边的小镇上过着散居的生活。 只留下出岫的山峰像云一样,还像平原上的人那样教人如何应对雨水。 已经获得斗升官位,却仍像贫苦人那样在干涸的道路上奔波。 争相传颂的只有一箭,正当大好的年华之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