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用锡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目解答时,先要通读全诗,整体理解把握诗歌内容大意,然后紧扣选项,结合具体的诗歌内容进行分析。此诗为七律,全诗八句,首联“明年五月为七十生辰,先期示儿子”,点明写诗缘由;颔联“修短非凭自主持,何须祷祝望期颐”表达了诗人不向命运低头的豪迈气概;颈联“古而不死人何在,生可长延我岂辞”,表达了诗人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尾联“酒进艾蒲难益寿
景孙体弱,未严课而诗文日进,喜而赋此 暮年藉此足欢娱,镇日摩挲笔砚俱。 冀汝清声逾老凤,喜无覂驾异凡驹。 文章有福关聪顈,轨范相期共步趋。 最慰书香传一脉,天将晚景慰桑榆。 注释: 景孙:诗人的自称或对人的称呼。 藉此:凭借这些。这里指依靠自己的才华和学问。 暮年:晚年。 藉:倚靠。 足欢娱:足以使欢乐满足。 镇日:整天。 摩挲(suō)笔砚俱:用手摩挲着笔墨纸砚。 逾:超过。 清声:高洁的名声
【注释】 负笈:背着书箱。携囊:《晋书.陶潜传》:“(渊明)少有高情……尝言五斗解醒,散后辄酒所困。”此处泛指读书。抱琴:怀抱琴瑟,指好学。昆仑:神话传说中的山名,这里比喻仙山。酿熟:酿成。玉杯:《汉书.东方朔传》:“朔为天子侍中,帝赐食御食,朔因盗取,尝一器羹尽,帝怒曰:‘是何人哉?’朔对曰:‘乃臣朔也!’”此处借指美酒。通关节:打通关节,拉关系。浮家:泛指在外做官或游历。有稿砧:指有作品传世
玉兔耳(亭亭玉质出幽丛) 《玉兔耳·亭亭玉质出幽丛》是清代诗人郑用锡的作品,全文如下: 亭亭玉质出幽丛,计日将毋小卯同。 夜月侵时疑孕月,秋风拂处欲追风。 译文: 亭亭玉质的花朵生长在幽深的丛林中,预计着不久的将来,小卯也会与我一同欣赏这美景。夜幕降临,月光穿透树梢,仿佛孕育了一轮明月;秋风轻拂,我仿佛要追逐那风中的自由。 注释: - 亭亭玉质:形容花朵美丽而优雅,如同玉石一般。 -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的赏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请对下面这首诗逐句释义”,然后根据要求进行具体分析。注意重点字词的解释和诗歌的情感、意境的把握。 “虎爪黄金精禀气异寻常”:老虎的爪子是黄色的,这黄色的爪子就像金精一样,它禀承(接受)了天地间的灵气,显得不同寻常。
【解析】 此题考查考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把握能力。解答此题,考生要逐句翻译诗句,理解诗意。然后结合诗句内容和关键词分析诗人的情感,最后赏析诗句。本题是一道综合题,既考查考生对诗歌的理解与掌握情况,也考查考生的鉴赏与评价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同时考查考生的思维品质和文化修养。 【答案】 冬至祭祀(或:岁暮祭冬),用葭灰占卜寒暖(或:以葭灰卜寒暖)。每年家祭时都要摆设杯盘。世道遥远,只能依靠馨香报恩
明志书院勖诸生 多年解组寄浮沤,文字因缘一席留。 聊借毫端评月旦,敢夸皮里有春秋。 赋成五色虽迷目,笔扫千军始出头。 我倘识途惭老马,年年栈豆欲何求。 注释: 明志书院勖诸生:在明志书院激励学生们。勖,勉励。 多年解组寄浮沤,文字因缘一席留。 多年不参加科举考试,把精力都放在写文章上。 聊借毫端评月旦,敢夸皮里有春秋。 用笔评论时事的好坏,敢于在文章中表现自己的观点(春秋:指《春秋》
诗句 1. 如兰、如金二侄入泮,书以勖之: 这一句提到了两个侄子,如兰和如金,他们都已经通过了科举考试,进入了秀才的行列。这是对家族荣耀的一种庆祝,也是对未来的期望。 2. 两两阿咸素志伸: “两两”指的是两个人或两个事物,“阿咸”是《诗经》中的一种称呼方式,表示亲近的朋友或家人。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两个亲近的朋友或家人(可能是兄弟)都实现了他们的夙愿。 3. 摩挲喜作石麒麟:
【解析】 “老来妇”是题目,全诗以雁阵声中百卉雕的秋天作背景,描写一个年过半百的妇女。首联写其容颜之娇美。颔联写其气质之高雅。颈联写其精神之旺盛。尾联写其境遇之多难。全诗以雁阵声中的深丛叶叶逞红娇为起兴,以艳质偏于老圃饶作结,中间两联分别从容貌、性格和命运三个方面来写其人之美:一曰容貌之美;二曰性格之高洁;三曰命运之坎坷。 【答案】 ①雁阵声中百卉雕(秋天的景物)
这首诗是南宋诗人陆游的《读书》。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人。他是一位著名的爱国诗人,他的诗作以激昂的爱国情怀和豪迈的风格著称。 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释义: 第一句:“自笑前身一蠹鱼,白头仍向酉山居。” 注释:这里“蠹鱼”比喻自己像一只蛀书虫,不停地啃食着书籍;“酉山”指酉时,即傍晚时分,诗人在酉时仍在书房读书。 赏析: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自己读书生涯的自我讽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