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贞立
诗句:断肠春色还馀几。可怜一半催归去。 译文:春天的美景虽然让人留恋,但春天也总在不停地催促人们回到生活中去。春天的美景虽然让人留恋,但也总在不停地催促人们回到生活中去。 赏析: 《菩萨蛮·断肠春色还馀几》是一首描绘春天美景与离别之情交融的诗篇。诗人以“断肠”一词开篇,表达了对春天美景既爱恋又不舍的矛盾心情。接下来的句子描绘了春天景色的迷人之处,同时也暗示了春天的美丽即将逝去,令人惋惜。
诗句 - 娟娟楚楚:形容海棠树的姿态优美,楚楚动人,如同美女一般。 - 借得青灯助:借用明亮的灯光来照亮和描绘海棠。青灯通常指的是古代文人雅士读书时用的灯具,这里用来形容海棠在灯光的照射下显得更加生动、美丽。 - 相对似怜还似妒:形容诗人看到海棠与自己相互映衬时,既怜悯又嫉妒的情感。这种情感源于诗人对海棠的喜爱和对自身地位的羡慕或担忧。 - 不语却因何故:尽管诗人没有开口说话
菩萨蛮 绿杨烟锁深深院。流莺惊起花翻乱。 无处不堪怜。春三二月天。 愁来无计却。腰瘦浑如削。 爇尽鹊炉香。难消今夜长。 【注释】 1. 绿杨:绿色的杨柳,泛指春天的景色。 2. 流莺:即黄莺,一种小鸟。 3. 无计却:没有办法消除愁苦。 4. 腰瘦:形容人消瘦,这里特指因思念而消瘦。 5. 爇尽:把火吹灭。 6. 今夜长:今天晚上很长。这里的“长”有两层意思,一是时间很长,二是心情很难过。
【注释】: 1. 南乡子(词牌名):唐教坊曲名,本为小令。因词调有单调、双调两体,故分为两首。此为单行小令。 2. 蹙损:皱起。 3. 远山眉:形容女子眉毛像远山一样。 4. 脉脉:含情脉脉,形容眼神温柔深情。 5. 含葩:含苞待放。 6. 琼枝:指花木的枝条,常用来比喻美好的事物。 7. 东风:春天的风,也指和煦的春气。 8. 往事不堪思:过去的事情难以回忆。 9. 空忆:徒然地回忆。 10.
【注释】 玉连环:即玉环,这里指代梅枝。 问梅影:即问梅枝的影。 一枝斜向屏山溜:一枝斜斜地向着屏风边的流水(溪流)。屏山,屏风上的山形图案。 亭亭孤秀:形容梅花高耸直立、挺拔秀丽。 问卿何事也颦眉:你为何皱着眉头。 应是为、怜人瘦:是因怜人消瘦。 相对炉香茗盏:面对面地坐着,点着炉香,饮着茶。 伴残银漏:陪伴着残留的银质漏壶。银漏,一种计时器,古代用金属制成的滴水漏,用以计时。 愿教青帝好留春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通读全诗,从整体上理解诗意,然后再结合诗句的内容进行分析,最后再落实到手法的运用上。本题中,“新月”“归鸿”是关键词语,据此分析即可。 【答案】 译文:一轮残月挂在疏桐之上,独自倚楼眺望远方。我满怀愁思,黯然无语,目断天际飞鸿。凄厉的哀鸣声传来 了,仿佛楼头在泣哭;秋露沾湿衣襟,香衾乍冷起来,不禁感到秋风的侵袭
虞美人 暗伤亡国偷弹泪。此夜如何睡。 月明何处断人肠。最是依然歌舞、宴昭阳。 几年尝遍愁滋味。难觅无愁地。 欲笺心事寄嫦娥。为问肯容同住、广寒么。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词人李煜的《虞美人》。全词抒发了作者对故国的怀念和对人生无常的感受,表达了他对故国人民深深的思念之情。 第一首句“暗伤亡国偷弹泪”,写出了作者内心的悲伤和无奈。这里使用了“暗伤”这个词组,形象地描绘出了他内心的痛苦和失落感
【注释】 鹊桥仙:词牌名,又名“鹊踏枝”、“明月儿”等。双调,六十六字。上片四仄韵,下片两仄韵、两平韵。此调以柳永《鹊桥仙·七夕》为正体,双调,六十六字,前段八句四仄韵,后段八句三仄韵。另有双调六十二字、六十三字、六十七字等不同格式。 六月七日:即七夕节。 天孙:天上的神仙。 轻飔(sī):微风。 纤云:指细云。 玉钩:指月牙,因形似弯月,故称。 屈指:算数,用手指计数。 碧翁
【注释】 1. 卜算子:词牌名。 2. 夜雨:词中以“夜雨”指代作者所经历的风雨飘摇、仕途坎坷的生活,也隐喻着作者内心深处的痛苦与无奈。 3. 蛩语:蟋蟀的叫声。 4. 寒砧(zhēn):古代在户外捣冰制为砧声以计时或报时,也泛指砧声。 5. 欲睡如何睡:意思是想睡觉却又睡不着。 6. 芙蓉:荷花的美称。 7. 翠冷:形容荷叶的颜色。 8. 小帐空:用来形容夜晚的寂静和孤独。 9. 慵整馀香被
眼儿媚是宋代词牌名,又名“烟月宫商”、“梅山雪月”等。“西风吹泪洒寒林”,西风凄厉,吹落了满树的叶子,就像人的眼泪。 “乡梦杳难寻”,家乡的梦很遥远,很难找到。 “半床月影,一声归雁,几处疏砧”,在月光下,床的一半被照得明亮,一只大雁从天边飞过,几个稀疏的地方传来了砧声。 “可怜何事音尘绝,怊怅隔年心”,可惜的是为什么音信突然断了,我非常惆怅和失望,因为我已经一年没有见到她了。 “泬寥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