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痕新月挂疏桐。
人倚画楼东。
悲怀独自,黯然无语,目断归鸿。
数声嘹亮楼头泣,清露滴芳丛。
罗衣渐湿,香衾乍冷,不耐秋风。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通读全诗,从整体上理解诗意,然后再结合诗句的内容进行分析,最后再落实到手法的运用上。本题中,“新月”“归鸿”是关键词语,据此分析即可。
【答案】
译文:一轮残月挂在疏桐之上,独自倚楼眺望远方。我满怀愁思,黯然无语,目断天际飞鸿。凄厉的哀鸣声传来
了,仿佛楼头在泣哭;秋露沾湿衣襟,香衾乍冷起来,不禁感到秋风的侵袭。注释:“人倚”二句:写诗人伫立在高楼之上,凝望着天边
渐行渐远的飞鸿。人倚画楼,即倚楼而望,“人”字暗指作者自己。“悲怀独自”,意谓只有自己一个人怀抱悲伤之情。 “黯然”二
句:写诗人面对飞鸿远逝,内心黯然失色,无言以对。“目断”二句:写诗人面对飞鸿远逝,心中无限惆怅,不忍目睹其
离去的一幕。 “数声”二句:写听到楼上传来凄厉的哀鸣声,好像楼头有人在哭泣。“清露”二句:写秋风吹过,露水打湿了
衣襟,香衾也变得冰冷。“不耐”二句:写秋风凛冽,吹得罗衣渐渐被露水打湿,香衾也变得冰冷。赏析:
这是一首咏怀词。开头两句写景,“一痕新月挂疏桐”一句是全词的主旨,“新月”点出时间是初秋的夜晚,“疏桐”
则点出地点在高楼之上。“新月”与“疏桐”相映衬,更突出了词人的孤寂感。“人倚画楼东”五句是词人登高遥望所见。这几句
描绘了一幅词人孤独怅惘、满怀愁思的形象:他独自一人凭栏远望,心绪烦乱,黯然无语,目送着天际归鸿渐去渐远。
下片由景到情,抒写词人因看到归鸿而引发的伤时念远之感:楼头上传来阵阵呜咽之声,宛如人在楼中哭泣。那凄凉的
哀鸣声似乎直击词人心弦,使词人心潮激荡,久久不能平息。接着又描写了词人内心的感受:那清凉的秋露洒在身上,衣襟
顿时变得湿漉漉的;夜深了,香衾也变得冰凉,使人难以忍受。这四句紧承上片,由物及人,生动地写出了作者深夜独处时的所
有感觉:既感到寒意袭人,又感到孤独寂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