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印梅
【赏析】 这是一首题画诗,描绘的是水仙的形态。全诗共十二句,前八句是写水仙,后四句是题诗。作者以清丽的语言和优美的意境,刻画出一盆水仙花的风神姿态,使人仿佛置身于一个清幽雅洁、充满生机的园景之中。 “望江南”为词牌名。 第一首:几番薄染浓妆,幽姿写到阑珊矣。神情仿佛,潇湘哀怨,江潭憔悴。欲敛先垂,将枯更卷,低徊棐几。 译文:经过多次的涂抹,浓妆淡抹,终于画到了水仙的阑珊处。神情宛如潇湘的哀怨
【解析】 这是一首词。上阕写春景,下阕抒情,由景生情;全词语言清丽,意境幽美,富有生活气息。 (1)“剪东风”二句:剪出春风,唤出莺声,引起夫人的诗思。“兰闺”“听莺”,即《西厢记》中莺莺所居的院落。“春衣”“团扇”,即杜甫诗句“美人卷珠帘,深坐颦蛾眉”。“闲听”“半庭”,即张先诗:“绿窗春睡觉来迟。”这两句写夫人在庭院中静听莺鸣,心情愉悦,意兴盎然。“帘卷”二句:轻掀帘子,只见晴翠如画
诗句释义: 1. 雨蓑烟笠,尽寄托、万里封侯怀抱。水阔沙平,但俯仰、天迥山高月小。射虎雄心,雕龙绝技,肯任烟波老。云帆风便,矶边终岂垂钓。 2. 应是慷慨投竿,拂衣仗剑,鸥梦闲红蓼。缓带轻裘,回首处、写幅秋江画稿。忠孝家风,文章世业,自是千秋少。沧浪一卷,旧游都付清啸。 译文: 1. 雨蓑烟笠,把满腹的抱负全部寄托在了万里之外的封侯之地。水阔沙平,只有仰望天空,才能感受到天高云淡
【注释】 《望江南》是唐代诗人温庭筠的作品,原诗为: 梳洗罢,独自绕回塘。玉腕红裙藕丝断,粉香吹下七孔房。月午树影长。 这首词描写了闺中女子在秋日午后的幽思,以景托情,委婉含蓄,清新秀丽。 “追随处”三句:写闺中人对秋天景色的喜爱,用花来点缀生活,增添情趣。 “画障”两句:指在屏风上画上秋天的风景:菊花盛开时喷水;寒梅被苔藓覆盖着。 “长得”两句:指在小盆里养着秋天的花,让它们尽情地开放。 赏析
【赏析】 《迈陂塘·题《对庐书屋图》》是南宋词人辛弃疾的作品。词的上阕写对庐,下阕写书屋,全词表达了作者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之情。 【原文】 对匡庐、数椽矮屋,幽栖待抛簪组。林泉一幅倪迂笔,写出皋鱼风树。凭述取。道晚岁天涯,念切田园趣。东山杖履。怅箕尾神归,炉峰梦断,月冷读书处。 平生志,手泽关心珍护。星星更题缣素。白云亲舍依稀在,指点屏风瀑布。红尘误。算水碧山青,面目长如故。那忘归去。念卷里烟霞
这首诗是宋代词人朱淑真的作品,名为《绮罗香·元宵遇雨寄姊》,表达了她在元宵节遇到下雨时对姐姐的思念之情。 全诗如下: 客馆春迟,芳街泥滑,休问星桥火树。灯月良宵,偏是晚来风雨。想嫦娥、亦解持盈,不肯露、十分圆处。却宜人、剪烛幽窗,画檐点滴助清趣。 更深还又微住。凝望朦胧,淡影凭栏无语。碧宇云寒,雁字远迷筝柱。料围炉、人在重帘,应念我、旅怀谁诉。正天涯、梦入梅花,共吟香雪句。 诗句释义: 1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黄庭坚的作品。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解读: 满庭芳·题荔村草堂图 鹿隐幽居,龙瞑妙笔,苍然画里人家。溪山幽折,水木自清华。况有千头荔枝,粒粒实、结似丹砂。柴扉外,紫云深护,不数赤诚霞。 注释:画中展现了一个宁静而美好的画面,鹿在幽静的居所里,龙在笔下描绘出一幅美丽的画面。溪山的景色被巧妙地勾勒出来,水木自然清澈、清新。画中还特别提到了千头荔枝,它们颗颗晶莹剔透,犹如一颗红色的丹砂
【注释】 殊方:不同的地方。爆竹:旧俗在春节前放鞭炮,以示庆祝。佳节:佳节指春节,即阴历正月初一。三五:指正月十五元宵节,又称上元节、灯节。火树花明:形容灯景璀璨夺目。星桥彩焕:指彩灯闪烁如星河桥梁。深巷时闻箫鼓:夜晚,小巷中传来吹打乐器的声音。冰蟾(chán蝉)又吐:月亮像冰壳一样明亮。笑客里年年:笑对家乡一年又一年的客人。冰蟾:指月亮。笑客里:指家乡的客人。总成轻度:总是显得轻盈可爱
翻译: 落日衔山,罗浮浓翠开余晖。隔林疏磬声,渔火溪烟暝。 遥望远方,思念故人,随意倚靠在长栏上。乌鸦栖息在树枝上,寂静的板桥和高槐影中。 赏析: 首句:“落日衔山,罗浮浓翠开馀景。” 这句诗描绘了一幅落日余晖映照下的山水画卷。"落日"暗示着一天即将结束,而"衔山"则形象地表达了太阳落山时的景象。"罗浮"可能是地名或代指某种自然景观,"浓翠"则形容山林的绿意浓郁,给人以生机勃勃的感觉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内容的能力。此类题目解答时,先要通读全诗,从全诗中找到可以表现主题思想之点,然后用精练的语言概括出诗歌的主题;接着抓住诗歌中的主要人物和关键情节,概括出诗人的感情态度,分析诗歌的意境或主旨,注意要忠于原诗,不要添枝加叶。此题中,第一问要求对诗句进行赏析,第二问要求对诗句的译文和注释加以解说。“纤云卷尽星河淡,疏萤乍飞幽径”:天边的细云已经散尽,银河显得分外淡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