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印梅
翻译: 落日衔山,罗浮浓翠开余晖。隔林疏磬声,渔火溪烟暝。 遥望远方,思念故人,随意倚靠在长栏上。乌鸦栖息在树枝上,寂静的板桥和高槐影中。 赏析: 首句:“落日衔山,罗浮浓翠开馀景。” 这句诗描绘了一幅落日余晖映照下的山水画卷。"落日"暗示着一天即将结束,而"衔山"则形象地表达了太阳落山时的景象。"罗浮"可能是地名或代指某种自然景观,"浓翠"则形容山林的绿意浓郁,给人以生机勃勃的感觉
【注释】 点绛唇:唐教坊曲名。调名取自唐代诗人韩偓的《浣溪沙》词“点点轻红点绛唇”。后用作词调名称。 铁峰妹:指作者的妻子,姓铁,号峰妹。 餐仙露:饮仙露,意即饮神仙之水。 绡衣:丝织品的衣服。 曳雾:拖带着云雾。 瑶池侣:瑶池,古代传说中西王母所居的地方。仙女们常常在这里聚会,所以称她们为瑶池侣。这里借代麻姑。 蓬莱:山名,传说中的三座神山之一。 披图处:翻阅画像之处
【解析】 此题综合考查诗歌的赏析,注意从内容、语言等方面分析。 第一句,“纨扇回文”,指扇子有文字的回文诗;“灵心巧把天衣剪”,指女子的心思巧妙,用剪刀剪出回文诗。 第二句,“绝非针线”,“针线”代指女子,即女子的回文诗。 第三句,“云锦成章璨”,“云锦”指织女所织的云霞般的彩锦;“章璨”是形容彩锦的美丽光彩四射。 第四句,“小字瑶笺,细读还如面。”小字是指小篆体书写的字体,这里指女子写的回文诗
弱水浩无涯。蓬莱自有家。剪沧波、半叶轻查。笑曳铢衣归去也,山可即、路非赊。 译文: 弱水浩渺无边无尽,蓬莱仙岛自有家园。从那浩瀚的弱水中,取出了那半片晶莹剔透的灵芝。她笑着穿着华丽的仙服,悠然地返回人间的家。山路并不遥远,只需一步便可达到。 灵药一篮花。壶丹九转砂。驻芝颜、莫问年华。回首仙风吹世远,吹不断、海天霞。 译文: 手中捧着满满的一篮子灵芝,就像捧着一盏能炼制长生不老的仙丹。我驻足凝望
菩萨蛮 · 舟次中塘,寄芳圃伯姑 烟雾弥漫的江路在渺渺中。海云黑处飞起鹭鸶。何处有石湾?渔灯映在波上微红光。书信寄出心共远。别思随着潮水满。风雨在汀洲。有人凭栏愁眉不展。 注释: 烟涛渺渺中塘路:烟雾弥漫的大江之上,是通往中塘的路。 海云黑处明飞鹭:海云昏暗处,却能看见飞起的白鹭。 何处石湾围:什么地方有环绕的石湾? 渔灯波上微:渔民在波上的渔船上点亮了微弱的渔火。 缄书心共远
【注释】 点绛唇:词调名。双调,六十八字,上下片各四句,三平韵。 山雨初晴:形容山中云雾散去后,天空湛蓝,阳光明媚。 沙头水涨人喧渡:指站在沙洲上,看着河水上涨,人们纷纷过河。 隔溪烟树:隔着河流的对岸有烟雾缭绕的树木。 点点明飞鹭:形容白鹭在水面上飞翔的样子,像星星一样点缀着水面。 十载:十年。 天涯:天边,这里指远方。 罗浮:山名,位于今广东境内。此处代指岭南之地。 赏析:
《浣溪沙·帘卷虚堂夜气清》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一首词。下面将逐句进行翻译,并附上赏析: - 诗句翻译: 1. 帘卷虚堂夜气清。梅花风里嫩凉生。罗衣团扇数流萤。 2. 蟋蟀闲阶秋一片,芙蓉小院月三更。倚阑无限十年情。 - 译文赏析: 1. 诗句翻译: - 帘卷虚堂夜气清:夜晚的庭院中,帘幕轻轻卷起,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清爽的氛围。 - 梅花风里嫩凉生:在春风中,梅花散发出淡淡的清香
《齐天乐·丁卯上元寄姊》是南宋词人辛弃疾所写的一首词。这首词通过描写节日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全词共四句,每句五字,押韵。词的内容如下: 上元灯火千门夜,殊方又还轻度。 帖写宜春,歌裁如意,聊遣新年情绪。 高堂宴处,记银烛金炉,瑞烟成雾。 斗叶催花,漏分犹试太平鼓。 译文: 元宵节的夜晚,万家灯火辉煌如昼,远方的家乡也能感受到节日的气氛和欢乐。 把新春的祝福写成帖子
诗句原文如下: 《题水仙册子十二首望江南孕》 谈印梅 题水仙册子十二首望江南孕 泉石出尘姿,气味如兰臭。不是陈思梦里,合东风剖杏。 芳意倩谁传,应托拈毫手。忽忆伊人水一湄,信断花知否。 [注释](note_0) 此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词作,通过描绘春日景象和作者感情、神态的复杂变化,寄寓了作者对有家难回、有志难酬的无奈与怅惘,同时表达了作者豁达超脱的襟怀和“用之则行
青玉案 · 乙丑九月十九日登粤秀山丹台石槛芙蓉顶,秋气爽、罗衣冷, 别有幽怀谁共领? 天涯风景,故园霜露,难遣登临兴。 林峦三竺应槛并,回首烟霞旧游境。 何处尘襟都洗净?青山眼界,白云身世,一片斜阳磬。 注释: 1. 丹台石槛:指岭南著名的古迹——越王勾践剑池。在今广东广州市中山四路北端。2.芙蓉顶:即芙蓉峰,为广州的名胜之一。3.罗衣冷:意谓罗衣被秋风所感,显得寒冷了。4.幽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