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佩风鬟,挥毫人亦餐仙露。绡衣曳雾。貌出瑶池侣。
一水盈盈,远似蓬莱路。披图处。迷津可渡。我欲乘槎去。
【注释】
点绛唇:唐教坊曲名。调名取自唐代诗人韩偓的《浣溪沙》词“点点轻红点绛唇”。后用作词调名称。
铁峰妹:指作者的妻子,姓铁,号峰妹。
餐仙露:饮仙露,意即饮神仙之水。
绡衣:丝织品的衣服。
曳雾:拖带着云雾。
瑶池侣:瑶池,古代传说中西王母所居的地方。仙女们常常在这里聚会,所以称她们为瑶池侣。这里借代麻姑。
蓬莱:山名,传说中的三座神山之一。
披图处:翻阅画像之处。此处指画卷上所描绘麻姑的形象。
迷津可渡:渡,过也;津,渡口也。比喻可以渡过难关,找到出路。
乘槎(chá)去:乘船而去,乘着木筏或竹筏离去。槎,小筏子。
【赏析】
这首词是一首题咏图画之作。《点绛唇·题铁峰妹画麻姑》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作品。全词通过对麻姑形象的赞美来表现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语言清新自然,感情真挚热烈,风格委婉缠绵。
上片开头两句写麻姑的容貌与服饰。“水佩风鬟”形容麻姑身姿优雅,如同仙子一般。“挥毫人亦餐仙露”,意思是说麻姑挥笔作画时,人们仿佛也能品尝到神仙之水,感受到仙人的气息。接着,“绡衣曳雾”一句描绘了麻姑穿着丝织品的衣服,如雾般飘渺,美丽动人。而“貌出瑶池侣”则是指她容貌美丽,如同瑶池中的仙女一样。这两句通过描绘麻姑的外貌和服饰,展现了她超凡脱俗的气质和美貌。
下片开头两句写麻姑的形象特征。“一水盈盈”描绘了画卷中麻姑的形象,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与周围的美景融为一体。“远似蓬莱路”则是进一步强调了麻姑的形象之美,令人联想到神话中的蓬莱仙岛。接下来,“披图处”一句暗示读者可以透过画卷欣赏麻姑的形象,而“迷津可渡”则表达了通过这幅画可以领悟到人生的道理和智慧,找到前进的道路。最后,“我欲乘槎去”一句以乘船离去的方式表达自己想要追随麻姑一起探索这个神秘而又美丽的世界的愿望。整首词通过对麻姑的描写和赞美,展现了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同时也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和留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