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索长安米。
竟无端、天南地北,长辞知己。
今日单车迢上返,怕过山阳旧里。
问落落、晨星馀几。
身后琴书谁可托,道挺之、尚有儿能畿。
始而恨,继而喜。
天生君等原非易。
竟凭他、死能不朽,生如不系。
一管江花开五色,非杜非韩非李。
惜如此、才埋地底。
屈指生平交最久,剩今吾、雪上头颅矣。
须早把,姓名理。
【注释】
榆楼:即榆关,在今辽宁锦州市附近。
索长安米:求取长安(今西安)的粮食。长安为唐时的都城,后借指京城。
天南地北:形容距离遥远。
山阳旧里:山阳,古地名,这里代指家乡。
琴书:指书籍和字画。
挺之:人名。
杜韩李:指唐代诗人杜甫、韩愈、李贺。
江花:指江边的梅花。江花五色:江边梅花开放时呈五彩之色。
屈指:算来。
雪上头颅:比喻处境困窘,无依无靠。
理:处理。
【译文】
为寻求京城中长安的米而奔波,
却不知天涯海角,我与你天南地北,
长久地告别了知己朋友。
我单车远行回到故乡,
又恐怕会经过那山阳旧里。
问起落落寡言的朋友,
晨星般剩下的还有几人?
身后留下的书卷琴棋谁来继承?
只有挺之的儿子还能胜任这工作。
起初是恨他不能与我同生共死,
后来转为喜他死能不朽,生如不系。
一支江花开得五颜六色,
不是杜甫也不是韩愈,又不是李贺。
可惜啊,如此才华埋没地下。
如今算起来,我们平生相交最久,
如今只能雪上加霜。
须早把姓名理清,别让自己蒙冤。
【赏析】
此词是代友人秋士题写其《榆关感旧图》之作。秋士是作者的友人,与作者有深厚的交情。词人以“索长安米”起兴,表达了他为求取京城长安(今陕西西安)的粮食而奔走劳顿的情景。“竟无端、天南地北,长辞知己”,抒发了作者与秋士长期远离故土、难聚难分的感慨。“今日单车迢上返”,写出了作者长途跋涉回到家乡的情景;“怕过山阳旧里”,则表现了作者回乡途中可能经过山阳故里的担忧与不安。“问落落、晨星馀几”,表明作者对秋士的关切之情。“身后琴书谁可托”,指出了秋士归乡之后无人可托之事,暗示秋士归家后可能面临困境。“道挺之、尚有儿能畿”,表明秋士虽然年事已高,但仍有一子尚能继承父业,为秋士解忧。接下来,词人通过一系列疑问的表达方式,进一步揭示了秋士的不幸遭遇:“始而恨,继而喜。天生君等原非易。”词人表示自己开始为秋士的命运感到遗憾和惋惜,但随后又转念一想,认为秋士能够长寿,死得其所,生得自在,也是一件值得庆幸的事情。“竟凭他、死能不朽,生如不系”,表明词人对秋士的生死已经看得很淡然,只希望他在死后能够不朽,生前能够自由自在地生活。“一管江花开五色,非杜非韩非李”,词人以江花喻秋士,表明他对秋士的赞赏之情。“惜如此、才埋地底”,词人感叹秋士的才华无法得到应有的认可和重视。“屈指生平交最久,剩今吾、雪上头颅矣”,词人回顾了与秋士交往的经历,并感叹如今自己的处境艰难,前途未卜,只能在雪地上艰难行走。最后,词人以“须早把,姓名理”结尾,提醒秋士要早日清理自己的名誉,免得给自己带来祸害。整首词语言简洁明快,情感真挚深沉,通过对秋士的描绘和对其命运的担忧与关心,展现了词人深厚的友情和高尚的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