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小伤孤露。
对茕茕、窗沉黯碧,三雏一母。
儿未成名亲已逝,怅望春晖易暮。
尝不尽、生前劳苦。
更痛松楸犹未植,问麦舟、高谊何人助。
孤子恨,那堪数。
春明凄绝招魂路。
记穷嫠、麻衣如雪,同归故土。
甑釜生尘风破壁,弱线支离门户。
谁想到、鸟能返哺。
此日山房灯影在,怅传经、人杳无由睹。
头已白,空孺慕。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韦庄创作的。下面是逐句的注释和赏析:

金缕曲(题秋士师寒窗灯影图)

  • 首句“自小伤孤露”表明了作者从小失去双亲,孤独无依的生活状态。
  • “对茕茕、窗沉黯碧,三雏一母”描述了他独自面对空荡的房间,窗外的景色昏暗,象征着他的孤独和无助。
  • “儿未成名亲已逝”表达了他对未能在父母生前成就功业的遗憾。
  • “怅望春晖易暮”则反映了他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对美好时光的渴望。
  • “尝不尽、生前劳苦。”感叹他一生的辛劳和付出。
  • “更痛松楸犹未植”表达了他对亲人离世的痛苦和对未来的忧虑。
  • “问麦舟、高谊何人助。”询问是否有人能理解和支持他的心意。
  • “孤子恨,那堪数。”感叹自己作为一个孤儿所承受的孤独和痛苦。
  • “春明凄绝招魂路。”描绘了春天明亮的景象,但在这样美好的环境中,他却感到一种深深的凄凉和悲伤。
  • “记穷嫠、麻衣如雪,同归故土。”回忆过去贫穷的生活,以及与家人共同度过的艰苦岁月。
  • “甑釜生尘风破壁,弱线支离门户。”形容家庭贫困,生活条件艰苦,连炊具都被尘土覆盖,家徒四壁,无法居住。
  • “谁想到、鸟能返哺。”感叹自然界中小鸟都能回报养育之恩,而人却不能做到同样的事情。
  • “此日山房灯影在,怅传经、人杳无由睹。”表示尽管现在山房中仍有灯火,但再也见不到曾经传经授艺的老师了。
  • “头已白,空孺慕。”表达了自己年事已高,只能空怀敬仰之情的无奈。

整体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写诗人幼年丧父、孤独生活的艰辛,以及对逝去亲人的怀念,展现了他对亲情的深切感受和对人生的感慨。诗中运用了许多意象和典故,如“孤子”、“三雏一母”、“弱线支离门户”等,都富有深刻的情感内涵。整首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