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馆春迟,芳街泥滑,休问星桥火树。灯月良宵,偏是晚来风雨。想嫦娥、亦解持盈,不肯露、十分圆处。却宜人、剪烛幽窗,画檐点滴助清趣。
更深还又微住。凝望朦胧,淡影凭栏无语。碧宇云寒,雁字远迷筝柱。料围炉、人在重帘,应念我、旅怀谁诉。正天涯、梦入梅花,共吟香雪句。
这首诗是宋代词人朱淑真的作品,名为《绮罗香·元宵遇雨寄姊》,表达了她在元宵节遇到下雨时对姐姐的思念之情。
全诗如下:
客馆春迟,芳街泥滑,休问星桥火树。灯月良宵,偏是晚来风雨。想嫦娥、亦解持盈,不肯露、十分圆处。却宜人、剪烛幽窗,画檐点滴助清趣。
更深还又微住。凝望朦胧,淡影凭栏无语。碧宇云寒,雁字远迷筝柱。料围炉、人在重帘,应念我、旅怀谁诉。正天涯、梦入梅花,共吟香雪句。
诗句释义:
- 客馆春迟:指旅馆的春天来得慢,春意尚未完全苏醒。
- 芳街泥滑:指街上的花朵被雨水打湿了,显得格外清新。
- 星桥火树:原指元宵节夜晚灯火辉煌如星河般的桥梁和璀璨如火树的灯笼。此处借指热闹繁华的节日景象。
- 灯月良宵:形容元宵节夜晚明亮温馨。
- 想嫦娥:想象嫦娥(神话中的月亮女神)也懂得持盈的道理,即知道何时应该保持适度而不过度。
- 露十分圆处:意思是月亮虽然圆满,但并不完全显露出来。
- 却宜人:形容这种天气更适合一个人静静地欣赏。
- 剪烛幽窗:形容在幽静的房间里,用蜡烛照明,独自享受宁静的时光。
- 画檐点滴:形容雨滴落在屋檐上像绘画一样美丽。
- 碧宇云寒:形容天空中云层厚重,给人一种寒冷的感觉。
- 雁字远迷筝柱:形容大雁飞行的轨迹在远处变得模糊不清,如同筝弦上的音符被雨水冲散。
- 围炉:指家人围坐在炉火旁取暖。
- 重帘:指家中的窗帘。
- 旅怀谁诉:意思是自己的旅途心情无人诉说。
- 天涯:比喻远方或未知的地方。
- 梅:指梅花。
- 香雪句:形容梅花如同雪花般洁白芬芳,给人以美好的感受。
译文:
在这个元宵节遇到雨天的时刻,我在旅馆里等待春天的到来。街上的花朵被雨水打湿了,显得格外清新。夜空中的星星和灯火在雨中显得暗淡,仿佛在提醒人们不要过度放纵自己。我想象着嫦娥也知道什么时候该持盈,不会让自己的月亮完全展现无遗。在这样的夜晚,我更愿意一个人静静地欣赏雨中的世界。
更深的时候,我更加感到孤独。我在朦胧的灯光下凝视着窗外,心中充满了对家的思念。外面的云层厚重,大雁的影子在远处变得模糊不清,如同筝弦上的音符被雨水冲散。我想象着家人围坐在炉火旁取暖的场景,心中不禁感慨自己孤独的身影。此刻我正身处遥远的天涯,与家乡相隔万里。我想起了梅花的美丽和它的清香,希望在这寒冷的夜晚能够找到一丝温暖和慰藉。
赏析:
朱淑真是一位才华横溢的女诗人,她的作品常常流露出对生活的细腻观察和深切的情感。这首《绮罗香·元宵遇雨寄姊》便是一首表现作者情感的佳作。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景象和个人情感的描述,展现了一个女性在特定节日背景下的内心世界。
诗的开头“客馆春迟,芳街泥滑,休问星桥火树”描绘了元宵节夜晚的景色,同时也暗示了作者内心的孤寂与迷茫。接着,“灯月良宵,偏是晚来风雨”进一步渲染了节日气氛中的不如意,增添了诗的戏剧性。
“想嫦娥、亦解持盈,不肯露、十分圆处”运用了嫦娥这一神话人物的形象,表达了作者对人生哲理的理解——即使拥有美好的东西也不应过于张扬,要有所节制。
“却宜人、剪烛幽窗,画檐点滴助清趣”描写了一幅宁静而美好的场景,通过细节的描绘,让人感受到一种超脱尘世纷扰的闲适之感。
最后两句“更深还又微住。凝望朦胧,淡影凭栏无语。碧宇云寒,雁字远迷筝柱”则将作者的情绪推向高潮。深夜时分的寂静和冷清让内心更加孤单,同时大雁的踪迹也成为了一种寄托,象征着远方的亲人和朋友。
这首诗不仅表达了作者对家人的深深思念,还展示了她的才情和对生活的独到见解。通过细腻的笔触和深情的表达,使得这首诗成为了中国古代诗歌中的一朵奇葩,值得读者细细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