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蕃
诗句释义: 1. 十一月晦日欲雪:“十一月”指的是农历的十月,因为农历的月份是根据月亮的盈亏来划分的。“晦日”是指阴历的最后一天。“欲雪”意味着即将有雪。 2. 九月不雨至于腊,北风忽来吹作雪:“九月不雨”指的是九月份没有下雨。“腊”在这里指的是农历十二月,因为腊月是冬季的结束。“北风忽来”指的是突如其来的北风。“吹作雪”意味着北风将带来雪花。 3. 竹头抢地何肯低,梅面著沙终自洁
卧闻 卧闻急雨吹风颠,吾家泊船若个边。 此怀自足滋白发,况复哦诗浑废眠。 欲呼杯酒慰枵腹,童奴告我尊空然。 赏析: 这是一首写诗人在船上的所见所感的诗。全诗共八句,每句都紧扣“泊船”这一主题,通过描写诗人在船上的生活情景,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感受和思考。 首联“卧闻急雨吹风颠”写诗人在船上听到急雨和风吹的声音,感到有些不安。这里的“卧”指的是诗人在船上休息的时候
以下是对赵蕃《书紫微集后》的逐句解释,包括诗句内容、译文以及关键词注释和赏析。 1. 诗家初祖杜少陵: - 诗句原文:「诗家初祖杜少陵」 - 注释:这里指的是唐代诗人杜甫,他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人物,以其深刻的社会洞察力和精湛的艺术成就著称。 - 赏析:通过将杜甫称为“诗家初祖”,表达了对杜甫诗歌艺术成就的极高评价和尊重,体现了赵蕃对杜甫作品的推崇。 2. 涪翁再续江西灯: - 诗句原文
【注释】 竹:竹子。风疏疏:雨点稀疏地打在篷布上,像竹叶的沙沙声。 松风汤汤:水波荡漾的声音,像风吹松涛。 道人:和尚。 杜老:杜甫。杜甫晚年耳聋。 山斋:山中的书房。僧:僧人。趺:盘腿坐下的姿势。方炉:方形的香炉。团蒲:指团扇(用蒲草编织成的扇子)。烘:烧热。 灯花:古人认为灯花开放预示着吉兆,所以称为“灯花”。 【赏析】 此诗是写诗人夜坐山斋时的情景和感受。首联写夜坐时听来的风雨声
【解析】 “周文显之子来过因斯远过余于智门相与坐于遗爱亭上”,是第一句,意为:我的儿子周文显远道而来,在智门与我相会共坐。 “仲冬六日如春旦,偶向溪亭适吾倦,山耶云耶远莫知,但见青苍属仍断”,是第二至四句,是说:到了仲冬天气像春天一样温暖,偶尔来到溪边的亭子,正合我那慵懒的心境;远处不知是什么山或云,只见青山依然苍翠,只是被风吹断了。 “其馀杂树亦稍稍,复有深溪临断岸”,是第五至七句,是说
【赏析】 这首诗作于宋徽宗政和二年(公元1112年)。作者当时任朝奉郎,出知蕲州。诗中以“南渡初”指北宋灭亡后,南宋建立之初;“吾州”指蕲州(今湖北省黄冈县西北);“居有曾吕守则徐”,指曾布、吕大防、王安礼等名相;“本门林下亦此渠”,指苏轼的家乡眉山;“往往诗流非酒徒”,指苏轼本人;“迩来流风颇寂寞”,“南池二公也不恶”,指黄庭坚和晁补之。 首联:“吾州忆当南渡初,居有曾吕守则徐。”
【题解】 这是一首题咏藏书楼的诗。诗人对藏书楼的命名表示了不满,认为藏书楼名虽为“万卷”,但实际上藏书不多,而读书人很多,因而感到藏书无用,不如把精力放在读书上,所以诗中对“万卷楼”提出了批评:藏书不读,何其无谓?藏书多而不读,又有何用呢?诗人还借喻说,藏书人如果像蠹鱼蛀书一样贪婪地积累财宝,那也不值得称赞。最后诗人表达了自己的观点:“我今百念空如水,祇有耽书心未死
梅花用东坡惠州韵呈子进昆仲春风未著江南村,梅花有方先反魂。 斓斑初疑霜集晓,烂漫忽若月挂昏。 孤山寺下林逋宅,松风亭前东坡园。 想应照水自愁绝,谁复好事来相温。 我今居闲百无念,夜半始寝起及暾。 欲拈堕蕊每攀树,要看落影长开门。 东南文士推诸孙,妙处不在工语言。 要于险韵出奇峭,敢云小技未为尊。 注释: - 春风未著江南村,梅花有方先反魂。(梅花在春天尚未开放时,就已经先于其他花朵复苏了) -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贺的《南园十三首·其五》。全诗共13句,每一句都有其独特的意义和内涵。 下面是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再用韵呈斯远" —— 再次用韵律的形式来表达对远方之人的思念之情。 "与其纷纷评月旦,孰知黄妳寄疲倦" —— 与其对他人的评价进行无休止的争论,不如知道那些被黄巾军所困扰的人们正因疲惫而感到痛苦。 "夫君忽来语不休,政使风吹吹不断" —— 我的丈夫忽然而来,不停地说话
【注释】 彦博:即司马光,字君实,北宋著名政治家、史学家。苏轼《和司马温公诗》:“我昔少年时,学为新诗人。" 许见过:曾答应与苏轼见面。 不至:未能如约而至。 高轩(xiān):高大的车乘。 数许(xǔ):几次。 三径:指隐者的居所,相传东晋陶渊明隐居在庐山脚下,有“三径就荒”之句。 日云暮矣殊未来:太阳落山了,你却迟迟未来。 汤熨病者欲走:像给病人敷的药汤一样让人难以忍受的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