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蕃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技巧和诗人的思想情感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感怀五首其二”,这是一首七言绝句。再根据题干中的“译文”要求,翻译全诗,然后分析诗句的内容和语言特点,最后分析这首诗的主题思想以及作者的情感。 【答案】 ①木落:树叶落尽。②无着:没有落下;着,落。③枯林:枯萎的树林。④悲号:悲叹哀鸣。⑤饥乌:饥饿的鸟。⑥宁知:难道知道吗。⑦客子:游子
怀斯远 前宵雨浪浪,昨夕风浩浩。 相逢固欢喜,相去复怀抱。 注释:昨晚的雨水波涛汹涌,昨晚的风势浩荡。相逢时固然欢喜,分别后又感到惆怅不安。 赏析:这首诗是诗人表达与朋友别离后的复杂情感,既有对友情的珍惜和感激,又有对离别的无奈和哀伤。首两句通过描绘风雨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后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和挣扎,既有对友谊的珍视,也有对分离的无奈。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简洁,富有画面感
诗句解析 1 “往君在太学,有类如何蕃。”:此句表达了对吴共叔师礼的敬重与尊敬他的学术成就。"太学"指的是古代的最高教育场所,强调了他在学术上的成就。 2. “仁义积诸身,诸生知所尊。”:这句强调了吴共叔师礼的品德和学识,使其成为学生心中的榜样和尊重的对象。 3. “今君为主簿,又类习凿齿。不仁荆州士,四海名未已。”:通过比较,诗人指出吴共叔师礼虽然担任主簿这样的职位
【注释】: 1)“学为农”:想要学习耕种。 2)“力耕不逢岁”:想要努力耕种却遭遇荒年。 3)“儒冠”:古代读书人头戴的帽子。这里指读书人。 4)“亦复罢书史”:也放弃了书本和史书的学习。 5)“长随马少游”:常常跟随年轻的马少游。 6)“浮湛自闾里”:在乡间过着浮沉不定的生活。 【赏析】: 这首诗是李绅在科举失利后,抒发自己对仕途不满之情而作。诗人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表达了对现实不满的情绪。
注释: 新霜迫人寒,落叶无停枝。长夜不得旦,四壁崩莫维。 床根蟋蟀亲,幽怨如陈辞。感我平生心,搔头半成丝。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在寒冷的冬夜里,无法入睡,感到孤独无助的心情。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比喻,将诗人的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 首句“新霜迫人寒,落叶无停枝。”以“新霜”和“落叶”为引子,形象地表达了冬夜的寒冷和萧瑟。这里的“新霜”象征着冬天的到来
【注释】 短褐不禦寒:短褐,粗布衣服。禦,抵御。 哀哉不言贫:哀哉,感叹词,表示悲叹的语气。 远客自多感:远客,指在外地的客人,这里指作者本人。自,自然。 况此霜露晨:况,何况;此,这;霜露,指秋霜和露水。 惋彼篱下菊:惋,惋惜;彼,那;篱下,篱笆旁边;菊,菊花。 粲粲晚始新:粲粲,明亮的样子;晚始新,指菊花到了晚上才开放。 馀荣何足恃:馀,其余,残余;荣,荣誉;何足恃,不值得依靠。 枯槁同荆榛
【注释】 送沈沅陵(líng):《文选》作《赠沈君房》。沅陵:即沈氏。唐沈氏有沈既济、沈佺期,又有沈约。沈约是南朝宋诗人,沈佺期是初唐诗人,而沈既济则与李贺同时。此诗当是作者为沈君房送行的赠别之作。《文苑英華》卷七二一:“既济字子昂,余杭吴兴人。” 世官古所讥(jī):世官,指世代为官的家族。讥,指责。 今不废:现在仍不失其官职。 要之(yāo zhī):总之;总括起来说。 苟有人:假如有人。
与叔骥父子别后怅然怀之三首 其三 客中得君来,念我忘偪仄。 君行竟先我,未免为此别。 自怜性多忤,每负朋友责。 如何君父子,相与独无隙。 此诗是宋代文学家赵蕃的一首五言律诗《与叔骥父子别后怅然怀之三首》。全诗共四句,每句七字,遵循传统五言律诗的结构形式。这首诗反映了诗人在客居他乡时,与故友叔骥及其父子分别后的心情和感慨。 第一句“客中得君来,念我忘偪仄
霜月有馀照,风灯无停光。 霜月:即秋月。有馀照:月色虽美,但已近黄昏。 风灯:指油灯或蜡烛。无停光:灯火虽亮,但已过深夜。 客梦一何短,乡关一何长。 客梦:指在外游历时所作的梦。一何短:为何如此短暂。 乡关:故乡的山野关口,代指家乡。一何长:为何如此漫长。 拊身念艰虞,失足增徬徨。 拊:拍。身:身体。念艰虞:想到困难和忧虑。 失足:走路不稳跌倒。增徬徨:因为担心跌倒而更加迷茫。 平明揽清镜
有感 食肉固可鄙,枯肠合搜诗。 旁观听平亭,蔬笋同阿师。 涉春拟办多,才尽不自支。 贺也能苦吟,玠体忧素羸。 看花辄有感,袖手增愁思。 注释:吃猪肉固然可耻,但是肚子饿时也不得不吃。在平地上观看别人饮酒作诗,和那些清贫的诗人一样。春天来临,我打算做更多的事,但是精力已经耗尽不能支撑了。贺知章(字)能够苦吟,但是我的身体却因为长期劳累而变得虚弱。看到美丽的花朵就会产生感慨,因此更加愁苦。 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