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蕃
赠与革去非时为武陵尉我赠送给你一首诗,以表达我的敬意。 忆昨闻君谓君老,及见知君得名早。 回想起过去的时候,我听说您年纪很大了,但您在年轻时就已经有了名气。 文章妙处殆夙成,不作扬雄少而好。 您的文章的精妙之处,大概是从小就已经形成了,不像扬雄那样年少时就喜欢写作。 西山南浦饫搜寻,武陵桃源暂探讨。 我们在西山南浦一带饱览美景,并暂时探索武陵的桃源。 诸公识面争我出,学子闻风竞门扫。
【注释】 屡遗公择书:屡次写信给王公择。 寄以诗:把诗送给他。 成父弟书云:书信中说成父弟(即王公择)想要过来找我。 相从:相伴,一起。 乐:快乐。 悬知顿牢落:悬想一下就要别离了。 一旬两诗三附书,底事来音向人邈:一个月写了三封信,到底什么原因使来信的人那么遥远? 养节忍穷非失计:修养节操、忍耐贫困并不是失策。 如君:像你。 终布衣:最终成为平民百姓。 千山底:指隐居之地。 留待君来相料理
【赏析】 此为送别之作。首二句,写暮色苍然,天色欲合,酒光小占明窗,檐光拓开窗户之景。三四句,写一时顿有未足道,真是曹刘暗中索,暗指诗人对友人的眷恋之情。五六两句,写预愁取将下雷电,破箧深藏更牢钥,暗喻自己对朋友依依不舍之意。最后四句,写出门仰视天雨霜,良夜初沉云四幂,暗喻离别之情。 诗中以“且欲合”起兴,以“暗”结尾,一气贯注。全诗意境开阔,气势充沛。 【注释】 在今山东滕县西北。简子:即管仲
诗句解析 1. 王郎立志谁能儗 - 此句表达了王彦博对自我定位的反思,意指王彦博(王郎)在立志时难以效仿其他人,因为每个人都有其独特之处。"儗"在这里是模拟、仿效的意思。 2. 适远宁为中道止 - 这里指的是王彦博选择了一条中庸的道路,而不是追求极端。"适远"意味着远离,"中道"则是处于正中间的意思,"止"则意味着停步或止步。 3. 愚斋之名岂真愚 - 虽然名字中有“愚”字
【诗句解释】 1. 晚食以当肉:用晚餐当饭吃,形容生活清苦。 2. 故云巧于贫:所以说我比您更善于在贫穷中寻求乐趣。 3. 我云未若子陈子:我认为还不如您的陈子(指陈子高)。挂箔为图能事新:把旧的布匹挂在墙上,用来制作新的衣物,比喻利用现有条件创造新的条件。 4. 剪刀不用求诸并:不需要去集市买剪刀,比喻节俭。海图波涛供补纫:海边的波浪可以作为补纫的布料。 5. 我今非剪讵可坼:现在我不剪裁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元稹所作的七言绝句,内容如下: 阴从元日到人日,四体不佳真若病。 每烦从事与料理,百战不能图一胜。 几思屏去不复亲,茗碗薰炉事闲静。 鸣鸠聒聒殊未已,门外雨狂风亦横。 此时但觉浊醪贤,少日漫知黄卷圣。 注释: - 阴从元日到人日:阴历正月初一开始,一直持续到二月初二,这是传统的春节假期,也就是人们所说的“人日”。 - 四体不佳真若病:指身体不适如同生病一般。 - 从事与料理
【注释】 裴公台:在今江苏高邮县北。道乡台:在今安徽寿县南。偪仄:狭窄。容与:悠闲自得的样子。诗里还嫌异所闻:指杜甫的诗,内容多反映社会动乱,揭露统治者的罪恶。 【赏析】 公元759年(唐玄宗天宝八载)诗人离开长安赴江陵,经过寿春时作此诗赠表弟沈见可。 首联写诗人送别表弟的情景。“裴公台”、“道乡台"是诗人当时居住的地方,他送表弟去往这些地方的时候,心情是多么激动啊! 颔联写诗人送别后的心情
注释:公择,即刘禹锡,与白居易友善,曾以诗相答。失期,未能按时到达。 译文: 你因公务不能如期而至,我再次写信催促你,你给我回信说,等不及了。 我们彼此思念,却相隔千里,为什么还像胡越之人那样相互望不到对方? 听说阿连有信来,告诉我你还有几天能到,我想等你还没有到就写首诗给你。 我想,一定是因为老朋友的缘故,你才恋恋不舍,迟迟不肯离去吧。 赏析
【注释】 寄题山居:寄语题诗于山居。山居:指隐居于山中的居处。 为山何所如(wéi):对于山有什么看法? 非灊(qión)非皖(wǎn)非匡庐(kāng lú):不是在安徽的灊,也不是在江西的皖,更不是在江西的庐山。 问云(wèn yún)非山何所居:问云是什么地方? 屋中主人山中徒:住在山里的是什么样的人? 当檐屹立几丈馀:房顶上的檐头高耸着有几丈长。 亦有竹树相盘纡:也有竹林和树木相互缠绕。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解答此题,要通读全诗,整体理解诗意,在此基础上,抓住关键语句,结合写作背景、作者生平以及思想情感等进行分析作答。 “吾舅每谈方外友,吃吃醉吟长在口。” 译文:我舅舅常常谈论一些方外之人,酒后总是不停地吟哦。 注释:①吃吃:形容说话絮叨。 “李侯佳句往往有,示我不轻诗数首。” 译文:李侯的佳句经常有,给我的几首诗都是佳作。 注释:李侯:指李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