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淘沙令
浪淘沙令 · 重九 明露浴疏桐,秋满帘栊。掩琴无语意忡忡。掐破东窗窥皓月,早上芙蓉。前事渺茫中,烟水孤鸿。一尊重九又成空。不解吹愁吹帽落,恨杀西风。 注释解释: - 《浪淘沙·重九》: 宋代词人蒋捷创作的一首词,以重阳节为背景,表达了对往昔岁月的追忆和现实的无奈。 - 明露浴疏桐: 清晨露水打湿了梧桐树,象征着秋天的到来。 - 秋满帘栊: 窗帘外是充满秋天气息的景致。 - 掩琴无语意忡忡:
浪淘沙令·人爱晓妆鲜 注释: - 这首诗是一首词,表达了作者对不同人对于美的不同看法的看法。 - “浪淘沙令”是词牌名,“人爱晓妆鲜”是第一句,意思是有些人很喜欢清晨的妆容,而作者则更偏爱妆残的样子。 - “翠钗扶住欲敧鬟”中的“翠钗”指的是绿色的发簪,用来固定头发,而“敧鬟”则是指将头发向后倾斜的动作。 - “印了夜香无事也,月上凉天。”中的“夜香”可能是指夜晚散发的香气
【解析】 1. 本词上片写女子梳妆打扮,下片写她对恋人的思念。2. “疏梅影下晚妆新”是上片的关键句,“疏梅影”是环境、背景。“晚妆新”指女子化妆了。3. “袅袅娉娉何样似”是下片的关键句,“袅袅娉娉”形容女子身姿体态,“何样似”指女子美到什么程度。4. “歌巧动朱唇,字字娇嗔”是下片的前两句,“歌巧动朱唇”,指女子唱歌,“字字娇嗔”用典,《诗经·邶风·击鼓》中有句:“死生契阔,与子成说
浪淘沙令 · 荔枝 忆昔谪巴蛮。荔子亲攀。冰肌照映柘枝冠。日擘轻红三百颗,一味甘寒。 重入鬼门关。也似人间。一双和叶插云鬟。赖得清湘燕玉面,同倚阑干。 注释: 1. 忆昔谪巴蛮:回忆过去被贬到巴蜀地区的事情。 2. 荔子亲攀:亲自采摘荔枝。 3. 冰肌照映柘枝冠:形容荔枝的外表晶莹剔透,如同冰雕一般。 4. 日擘轻红三百颗:每天摘取三百颗荔枝。 5. 一味甘寒:荔枝的味道甘甜而清凉。 6.
【诗句释义】: 1. 一叶忽惊秋。分付东流。殷勤为过白蘋洲。 2. 洲上小楼帘半卷,应认归舟。 3. 回首恋朋游。迹去心留。歌尘萧散梦云收。 4. 惟有尊前曾见月,相伴人愁。 【译文】: 落叶突然让秋天的景色震惊。把秋天的景色分付给江水,让它向东流淌。殷勤地为你经过白蘋洲。在白蘋洲上的小楼,帘子半卷着,应该能认出你的船只。 回首曾经一起游玩的朋友,他们的足迹已经离去,而我的心依然停留
【赏析】 词的上片,从菊的品格写起。“我爱菊花枝”,是说作者爱菊花的枝条。“浥露偏宜”,是说沾着露水的菊花更显得娇美,更能显示其清高脱俗之姿。接着两句,由菊写到菊种。“旋移佳种”是说作者将好的菊花种子移栽过来;“一年期”是说这种子栽种后一年就能开花。这两句是说,作者将别人栽培的菊花移来栽种,以期明年能见到菊花开花。“照眼黄金三径烂,可但东篱”,这一句是说,在菊花盛开的日子里,满院金黄,灿烂夺目
【解析】 1. 本词写赏菊。“又见菊花新”点明节令,“色浅香匀”写菊花的外观特征,“老人衰病卧漳滨”点明了诗人此时的心情,“虽是无聊仍止酒,幸有嘉宾。”是说虽然生活无聊但因有友人相伴,可以借饮消愁,所以不饮酒;“不用怨萧辰”,是说不要埋怨时光的流逝;“不似芳春”是说不像春天那样美好;“请看金蕊照金尊”,“请看”二字表明作者对花的喜爱之情溢于言表,“金蕊”指的是菊花,“金尊”指的是酒杯
《浪淘沙令·其一》是唐代诗人李清照的作品。下面是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译文: 1. 城里久偷闲。尘浣云衫。此身已是再眠蚕。 - “城里”:在城市的中心或繁华地区。 - “久偷闲”:长时间地享受闲暇,不忙碌。 - “尘浣云衫”:用尘埃洗去云彩般的衣裳,比喻洗涤心灵的尘埃。 - “此身已是再眠蚕”:已经像蚕一样多次睡眠了,意味着经历了许多变迁和沧桑。 2. 隔岸有山归去好,万壑千岩。 - “隔岸”
【注释】 1、浪淘沙令:词牌名。又名“更漏子”。唐教坊曲。双调,四十字,上下片各四句五仄韵。 2、崇冈(gēng):高峻的山岗。 3、孱颜(cán):指山貌不雄伟而显得柔弱。 4、遗编:古时指先人遗留下来的书卷或著作。 5、清闲:清静闲适。 6、篱落竹丛:形容篱笆旁边长着竹子。 7、渔业凋残:指打鱼的人减少,渔业凋零。 8、水痕无底照秋宽:水面没有尽头,映照着秋天的景色。 9、夕阳凝睇处
浪淘沙令 · 云藏鹅湖山 ``` 台上凭阑干,犹怯春寒,被谁偷了最高山?将谓六丁移取去,不在人间。 注释:站在楼上倚着栏杆,仍然害怕春天的寒冷,是谁偷偷地把我最喜欢的山峰带走了呢?我以为是六丁(神话中的神仙)把它移到了别处,现在不再存在于人间。 ``` 译文:我站在楼上依靠着栏杆,仍然害怕春天的寒意,是谁悄悄地把我最喜欢的山峰带走了呢?我以为是六丁(神话中的神仙)把它移到了别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