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里久偷闲。尘浣云衫。此身已是再眠蚕。隔岸有山归去好,万壑千岩。
霜晓更凭阑。减尽晴岚。微云生处是茅庵。试问此生谁作伴,弥勒同龛。
《浪淘沙令·其一》是唐代诗人李清照的作品。下面是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译文:
- 城里久偷闲。尘浣云衫。此身已是再眠蚕。
- “城里”:在城市的中心或繁华地区。
- “久偷闲”:长时间地享受闲暇,不忙碌。
- “尘浣云衫”:用尘埃洗去云彩般的衣裳,比喻洗涤心灵的尘埃。
- “此身已是再眠蚕”:已经像蚕一样多次睡眠了,意味着经历了许多变迁和沧桑。
- 隔岸有山归去好,万壑千岩。
- “隔岸”:在另一边。
- “有山”:有山脉的存在。
- “归去好”:回去很好,表示向往自然和回归自然的心境。
- “万壑千岩”:形容群山连绵起伏,岩石错落有致。
- 霜晓更凭阑。减尽晴岚。微云生处是茅庵。
- “霜晓”:早晨的霜气,天色开始转白。
- “更”:更加、进一步。
- “凭阑”:倚靠栏杆。
- “减尽晴岚”:天气晴朗,云雾消散。
- “微云生处是茅庵”:云雾出现的地方是一个茅草屋,可能象征着隐逸的生活。
- 试问此生谁作伴,弥勒同龛。
- “试问”:试探性地问。
- “谁作伴”:谁来陪伴自己?
- “弥勒同龛”:弥勒菩萨的住处,即佛龛,用来比喻修行之地。
赏析:
《浪淘沙令·其一》描绘了诗人在城市中寻找片刻宁静,然后回到自然之中,与万壑千岩为伴的情景。整首诗流露出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以及对隐居生活的向往。通过对云衫的洗涤、山林的欣赏和茅庵的寻觅,诗人展现了内心的宁静和对超脱世俗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