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是修
夏夜有怀王兄学 明月何烛烛,良夜亦悠悠。 揽衣历前除,闲咏以销忧。 俯褰幽兰芳,仰视天汉流。 鹑火司夏令,玉衡指炎州。 感兹气象易,念彼平生俦。 山高而水深,于焉成阻修。 嘉会邈难即,何以结绸缪。 阴阳无停机,荣枯递相酬。 百年苦短短,况若参辰游。 美酒聊足挥,丹经安可求。 愿君固贞节,岁寒保康休。 终朝拾瑶草,三山寻十洲。 注释: - 明月何烛烛,良夜亦悠悠。 —— 明月如烛,照亮了漫漫长夜
枕上忆礼用黄文学 旅枕春夜长,雨声绕松屋。 窗虚罗幌寂,轻飙动馀烛。 展转寐不成,幽思溢中曲。 嗟彼同心人,言貌温且淑。 别兹良已久,欢晤靡可复。 迢迢云山青,沈沈江水绿。 握手当何时,还来尽忠告。 注释: 1. 枕上忆礼:在枕头上想起与某人的往事。 2. 旅枕:旅行时睡觉所用的枕头。 3. 春夜长:春天的夜晚漫长。 4. 绕松:环绕着松树。 5. 窗虚:窗户空旷。 6. 罗幌(huǎng)
【诗句解读】 1. 田家秋日 - 描述农家在秋季的景象。 2. 衡门逼幽蹊,曲巷通极浦 - 描绘了农家门前的道路和周围的环境。 3. 十家两三姓,世世相托处 - 表达了农家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 4. 举目皆累姻,出入无龃龉 - 描述了农家之间的婚姻关系和谐。 5. 男为东舍郎,女作西邻妇 - 描述了男女分工合作的场景。 6. 寒风及秋社,豚酒酬田祖 - 描述了农村的祭祀活动。 7. 老巫烧纸钱
注释: 道周古松树,半荣半已枯。 长丝敛柯叶,流膏出皮肤。 长丝收敛柯叶,流脂流出皮肤。 旁见斤斧痕,文理烂交敷。 旁边看到斧砍的痕迹,纹理杂乱交错。 历岁岂不深,养质心匪虚。 历经岁月难道不深远,养护质地内心却不空虚吗? 孰俾夜焚之,光辉发烜如。 谁让夜晚被烧了,发出辉煌的光芒。 致民思利用,斩凿及根株。 用来供人使用,砍伐挖掘到根部和枝桠。 薿薿中泽棘,菀菀高林樗。 郁郁葱葱的灌木丛里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勃的《咏林居散生》。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释和赏析: 1. 隐山不在深,情高喧自寂。(隐藏于山中不必在山深处,情感高尚的人自然能保持内心的宁静。) - 注释:指一个人如果内心纯净无暇,就不会被外界的喧嚣所干扰。 2. 交友不在和,谊合疏自密。(交朋友不在于表面的和气,真正的朋友即使表面上显得疏远,也能彼此信任和理解。) - 注释:真正的友谊不在于外表的微笑和和谐
【解析】 此题考查对诗歌内容及手法的理解和分析。解答时,要抓住诗中的重点句子或关键词语来理解,如“感遇三首”是李白的一首五言古诗;“登山虑其高”“涉水忧其深”是说人应该像登高山、涉大川一样有高度的思想觉悟(即要有远大的抱负和理想)、坚强的意志;“独于处世人,而弗度其心”是说一个人如果身处世外,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他的内心世界就一定很高尚;“其心一弗度,言貌终难谌”是说内心世界高尚的人
【译文】 驾牛犁田待我耕,驾车骑马待我行。 无知的小牛小马都服从,鞭打驱策不仁心。 怎么知道有血气,为何独能无情。 所以异贵贱,因为人为物灵通。 消耗资财竭其力,可见见推恩德政。 唉呀残忍之徒,戕杀如同折茎。 【赏析】 本诗是李白《感遇》组诗的第三首。此诗写于天宝初年(742年),诗人在长安任翰林供奉时所作。 首二句:“服牛待余耕,乘马待余行。”这是说,我驾车耕田,你驾驭马奔驰,各干各的事情
【解析】 此题考查鉴赏诗歌内容及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然后根据每个选项的具体要求,结合全诗,分析、概括答案要点。 本题中“注释”部分要紧扣关键词语,注意“维物知所止,独奈世人何”“紫芝时复歌”等重点词的解读。“赏析”要求从内容、结构、手法、情感等方面作答。 参考译文
诗句解析: 1. “吟诗爱千章” - 表达了对诗歌的热爱,数量众多。 2. “靡益于世道” - 没有益处(对世事)的增益。 3. “是则徒尔为” - 因此只是徒劳无功。 4. “虽多胡足宝” - 即使再多也不足为贵。 5. “譬入东风林,炫目多花草” - 如同进入春天的树林,眼前尽是繁花和绿草。 6. “容媚可人怡” - 外表美丽迷人让人愉悦。 7. “饥至莫余饱” - 饥饿时它无法给予满足。
【解析】 本题考查对古诗词综合赏析的能力。赏析时,要把握全诗的感情基调及诗人的写作背景,理解诗歌内容,分析诗歌结构,概括诗歌主旨。本题要求逐句翻译,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解答此题需要先翻译诗句,再分析每一句的意思,最后总结全诗的情感。 【答案】 译文: 西天的云彩停留在西南方向,与山色相接。 醒来思念着同心共事的人,在这里已经三年分别了。 道路遥远而且漫长,什么时候才能见面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