斌良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读懂诗句,理解诗意,体会情感;然后把握诗中形象的特征,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最后根据题目要求作答即可。本题要求分析“蔡村即目”这四句诗的内容及思想情感,这是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题目,各类型题一般有固定的答题模式。答题时要注意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要求“逐句释义”“翻译”,因此要逐句逐层翻译,注意诗句中重要词义和句子结构。
【注释】 流河驿:水边的驿馆。林亭颇得幽趣:流河驿的林亭非常幽静,引人入胜。舣舟:把船停泊下来。溪柳摇落:溪边的柳树枝条随风飘落。秋风送凉:秋风凉爽。感时纪行:感怀时光流逝和行程。复题二绝其二:再次作诗两首之一。 【译文】 流河驿的林亭非常幽静,我曾在它附近乘着小舟散步,返回时又经过那里,看到溪边的柳树枝条随风飘落,秋风送来了凉爽,感慨时光流逝,又作了一首诗。瓜庐掩映带坡陀,燕燕差池尾掠波。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对关键词语的把握。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整首诗的基础上,回顾有关知识,根据各个选项的描述,仔细分辨正误。注意通读全诗,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并结合标题、注释和诗人如何炼字等分析作答。 “九月七日行抵丹噶尔前诣扎木巴拉多尔济贝勒弩克图大藏寺祭毕敬成”:九月七日(九月十五日)到达丹噶尔,前往扎木巴拉多尔济贝勒的弩克图大藏寺祭祀完以后,恭敬地完成
【注释】 问俗:访问风俗。沽近:靠近沽县(今山东聊城东)。沧醪:浊酒。 云光添壮色,蝉语亦乡音:指夏日景色。沧:深青色。云光:云朵的光辉。 土沃:土地肥沃。阴重:树林茂密。沙流河套深:指沙漠和河流地带广阔深远。 小层构:小屋。蹑屐:穿着木屐。试登临:试探着登上高处。 赏析: 诗人在夏日访友时,来到沽县近郊,只见这里山清水秀,环境优美。诗人首先对友人的家进行了访问,主人热情地招待了他
青县雨夜维舟 一片空明影,樯灯照水光。 注释:一片空旷明亮的影子,桅杆上的灯光照在水面上,显得格外明亮。 赏析:此句描绘了雨夜中船影和灯光的美景,给人以宁静、清新的感觉。 蛩喧官渡寂,雨歇夜船凉。 注释:蟋蟀的叫声很嘈杂,官道上的寂静无人声,雨停后夜晚的船舱里很凉爽。 赏析:此句描绘了雨夜中的宁静与凉爽,给人一种舒适、安逸的感觉。 客子看衣线,家童裹糗粮。 注释:客人看着衣服上的线头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能力。 “渡大通河”是题目,全诗共有四句,每句都写景,都是诗人的所见所感。第一句写山,第二句写路,第三句写人,第四句写情。前两句是写景,后两句是抒情。“天连雪岭峰峰白,路出冰沟步步平”,意思是说天边与雪岭相连,山峰一座座都是白色;从冰沟中走出来,每一步都是踏着平坦的道路。“持节东归五千里,停鞭爱听唤船声”,意思是说带着官印回到了故乡,停下来欣赏那悦耳的叫船声
【解析】 本诗是一首七律,首联“林阴层构矗飞甍,概栗曾拖步晚晴”写驿舍的雄伟和秋日景色。颔联“瞥眼鹅黄染疏柳,湿花依旧水风声”写秋日景物。颈联承接上句,写秋景之变。尾联“感时纪行、复题二绝其一”,点出此篇主题,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大事的关注。 【答案】 林荫层构矗立着飞檐翘角的高楼,曾经拖着脚步欣赏晚晴美景。一转眼间,鹅黄色的柳叶染红了稀疏的柳条,湿漉漉的花朵依然沐浴在清凉的水风中
辛峰一角楼联 群彦集东南,有温李诗才,荃熙绘事; 高楼占西北,对石梅香月,辛岭晴云。 注释: 1. 群彦集东南,有温李诗才,荃熙绘事:这里指的是东南地区有很多才华横溢的文人和画家,他们擅长写诗作画。其中“温李”是指唐代诗人温庭筠(字飞卿)和李商隐(字义山),两人都是著名的才子;“荃熙”则可能是某个画家的名字。 2. 高楼占西北,对石梅香月,辛岭晴云:这里描绘了一个壮丽的景象,西北方向有一座高楼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嘉祐的作品,描述了他在东昌泊船望望光岳楼,想要登楼但未能如愿。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解释: - "舟泊东昌望光岳楼欲登未果":船停泊在东昌,眺望光岳楼,但最终没有登上去。 - "青帝所宅震位崇,岩岩气象凌华嵩":青帝所居之处,位于地震的位置,其气象如同高山一样高大。 - "阴阳阖辟割昏晓,富媪孕碧延嵱嵷":阴阳的闭合和打开,就像黑夜和白天的交替;富媪孕育着绿色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然后浏览全诗,把握诗意,最后对每句话进行解说分析。题干要求是“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解答时注意要逐句解释诗句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