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繻
冬至日家祭有感 陆游家祭日,不见王师来。 告考无喜信,一恸泣蒿莱! 【注释】:冬至,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标志着冬季的开始。家祭,祭祀家庭祖先。王师,这里指宋朝的军队。考,指父亲。喜信,好消息。恸泣,因悲痛而哭泣。蒿莱,一种草,这里代指坟墓。 赏析: 陆游是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他的诗作多表达了对国家的忧虑和对人民苦难的同情,同时也表现了个人对于功名富贵的淡泊。这首诗是他在冬至日为父亲的祭祀所作
诗句解析与译文 首句 注释: - 九十九峰天:指天空有99座山峰,形容山峦重叠。 - 千秋缺一角:意指时间长久却仍有不完美之处。 次句 注释: - 万里金汤城:指坚固的城池,象征着国家的繁荣和安全。 - 乍为寒烟剥:突然间被寒烟侵蚀。 第三句 注释: - 沧海微尘扬:大海中的微小尘埃飞扬。 - 黄河末流浊:黄河的下游变得浑浊不清。 第四句 注释: - 谁知桃源中,乃先变汉朔!
这首诗是明代文人王稚登所作的《述事》。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译文和注释: 1. 历尽巉岩经沧海,一波未平一波骇。 - 经历艰难险阻,一波未平又起一波波澜。 - “巉岩”指险峻的山崖。“沧海”比喻波涛汹涌的大海。 2. 经尽波涛涉崎岖,一崄未终一崄逾。 - 历经曲折坎坷,一次又一次地超越难关。 - “涉崎岖”意味着在困难中前行。“逾”表示超过、越过。 3. 我行已过千山万水路
第一首: 雷声一响天地动, 痴龙抬头望天宫。 元珠坠落水波中, 沉入大海寻不见。 译文:一声雷鸣,天地都为之震动,一条痴龙昂首仰望天空。元珠不慎从天而降,落入水中,沉没在深深的大海里,再也找不到它的身影了。 注释:雷声一响,天地都为之震动,说明雷声之大;一条痴龙抬头仰望天空,形容其神态之呆滞。元珠坠落,落入水中,形容其坠落之急;沉没在深深的大海里,形容其下落之深。他日相逢将剑说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思想情感的把握。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能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判断,注意抓住关键句和关键词语来分析。本诗首联写诗人从闽地出发去澎湖,再没有机会见到朋友了;颔联写归途茫茫,海阔天远,心情急切;颈联写诗人遥望澎湖山峰,只见一顶草笠在云中飘荡,看不到人;尾联写诗人询问友人在哪里,浪花像山一样高,波浪像白练一样宽。据此可知,这首诗是诗人在离别友人后写给他的诗
崇武观渔歌 【注释】:崇武,地名。棹,船桨。归,回来。贩,卖。莫厌,不要讨厌。夷,泛指少数民族或外族。西夷,这里指西方的少数民族或外族,如古印度、阿拉伯等。碧海中,大海深处。冰山万仞无旭红,冰山高达万丈,阳光照耀不显现红色,暗喻外族统治下的黑暗社会。火轮冲冰或粉碎,烈火冲击冰川,可能指外族侵略。长鲸高隆隆,大鲸鱼在海洋中游动。又不见夷人捕鲸卖鲸油,这里指的是外族掠夺我国丰富的自然资源
这首诗的主题是描述台湾土匪的入侵和对国家的威胁。 诗中的“立国有大纲,时势在提挈。”这句话意味着国家的稳定需要有一个明确的领导和策略。然后“太阿一旁落,皇图四崩裂。”这句话描述了国家的权力被削弱,无法有效地维护国家的稳定。 “去年□□侵,人心徵固结。”这句话表明了去年有一群匪徒入侵台湾,使得人心惶惶,人们开始团结起来抵抗。 “鲁殇执干戈,并儿磨箭筈。”这句话描绘了士兵们手持武器
【译文】 又见野雀献瑞玉堂,麒麟鸾凤惊不祥。笑我空学屠龙技,三载无所试! 与君相倾杯酒中,酒酣座上生雄风。与君相话夜灯下,灯残千里知音寡。 去日得交张汝南,把臂共发千秋谈。汝南已死不可作,辄作栖风苦雨不可堪! 琴书几席时相贶,雄心因之减二、三。此意惟君得深悉,今日徘徊无所质。 一纸遥寄王郎歌,明日云山相对出。 【注释】 ①营:营建,营造。②乃:你。③献瑞:贡献吉祥的宝物。④瑞:吉祥物。⑤上玉堂
【解析】 此题考查考生的鉴赏评价能力。赏析诗歌,首先指出本诗的主题;然后分析其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最后指出其表达效果。答题时结合全诗加以分析。 “文字相逢有前因,形虽未交神先亲。”意思是:我们的文字相识,是因为早有前缘,虽然形体未相见,但心灵已经相通了。这是第一句,诗人以“相逢”为线索,写出两人的相识之久、情意之深。“君昔来鹿城,犹未识君为何人?”意思是:你当年来到鹿城,我还没有认出你来
崇武观渔歌 如山波涛蔽天际,叶叶舟为浮波系。千樯万网烟水间,网得大鱼高于山。 以鱼钓鱼巧作饵,鱼傍舟行不知避。港湾鱼小海鱼肥,随潮暂远暂忘归。 日暮风云四海黑,昏迷天地波无色。渔人由来海为家,东西南北亦嗟呀! 泼刺鳣鲔与鲿鲨,行行不但摸鱼虾。舟头时有鳌梁度,橹为摇曳波心路。 云中或见龙爪张,舟为回避向汪洋。停舟偶到乌龟屿,千尾万尾纷纷举。 驶帆远过澎湖沟,大鳞、细鳞水际浮。出海小舟傍大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