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繻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高启所作,全诗共有五百八十九字。下面是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沧海扬尘后,无复返其初。先生长太息,决计问归途。 君家粤东路,地即古番禺。亦曾遭英夷,夺去海膏腴。 伊昔林文忠,至死三叹吁!有计不得行,谋国误奸诬。 虎门铸大错,筹策至今纡。茫茫五虎洋,万国来揶揄。 汪、黄今再生,遗祸遍海隅。粤海虽粗安,虢亡行及虞。 今日广州潮,轮舶环郡郛。山海失岩阻,黔首其挛拘。 君归亦何乐,聊为妻孥娱
诗句翻译及赏析: 1. 海疆起戎马,七日陷全台。 译文:海疆爆发了战乱,短短七天内就攻陷了全台。 注释:这里指中国台湾在明朝末年被清军攻陷。 2. 争望王师至,慷慨蓝侯来。 译文:都盼望着王师的到来,蓝侯(蓝鼎元,抗清志士)也来了。 注释:蓝鼎元是明朝遗臣,曾试图联络抗清力量。 3. 舟楫上鲲身,风利布帆开。 译文:就像巨鱼乘风破浪,船只的帆被风力吹得鼓起。 注释:比喻形势迅速好转。 4
招隐六章 章甫适越邦,衣裳居裸国。 虽不相往来,未免相疑惑。 南山有雾豹,非时长晦匿。 知几有哲人,焉可被时识! 时世日以非,浮光日以昃。 故里等殊方,瀛海同荒僰。 去去勿复迟,前山足登陟! 注释: 章甫:古代礼服名。 衣裳:指衣服。 裸国:没有礼仪的国度。 相疑惑:互相猜疑。 南山有雾豹:比喻隐居山林的人,像南山上躲藏起来的雾中豹子,时出时没,不易捉摸。 长晦匿:长久地隐藏。 知几
这首诗是《猛虎行》的第二章,通过描写猛虎对人的袭击,表达了作者对社会现实的担忧和愤慨。下面是逐句翻译: - 城邑人所居,於菟聚其处。 - 城邑的人们居住的地方,老虎聚集在这里。 - 髑髅纷满前,攫人逐人去。 - 死者的骷髅遍布在人们面前,追逐着人们离去。 - 士女觳觫行,纤纤倍忧虑。 - 士人和妇女们惊恐地行走,心中充满了忧虑。 - 咆炰入市廛,磨牙为刀锯。 - 咆哮的声音进入市场
这首诗描述了检疫官员在疫情中的行为。他们对待疫情的态度非常粗暴,甚至不惜将人当作瘟神来对待。诗中通过对比和讽刺的手法,揭露了检疫官员的残忍行为,表达了对疫情的不满和对人性的失望。 诗人以“检疫叹”作为开头,揭示了检疫工作的本质。检疫官员的工作是为了控制疫情的传播,但他们的行为却与此初衷背道而驰。他们不仅不尊重生命、不关心病人的疾苦,还滥用职权,任意逮捕、折磨和杀死无辜的人
猛虎行二章 林际腥风来,茫茫天地黑。 路人皆走藏,喑呜群动息。 不知何妖魅,有牙兼有翼。 或疑为天狗,化作狼与蜮。 攫人靡孑遗,充作饥肠食。 食人亦何求,聊为造化贼。 朝出吮人皮,夕作齰人腊。 路旁蝇蚁盈,纷横肩与骼。 邱山何累累,云是死者馘。 一见猛兽蹄,行人丧精魄! 译文: 林间腥风阵阵而来,茫茫天地一片漆黑。 路上的行人都躲藏起来,所有的声音都停止了。 不知道是什么妖魔,有牙齿又有翅膀。
【注释】 ①托迹:依附。尘灰中:比喻人世间。萧然:冷落、寂寞的样子。蛮触:即“蛮触之交”,指朋友之间,也指人与人之间的纠纷。高闲:超脱、悠闲。余志:自己的志向。山海一年间:指经过一年。山海,泛指远方。■偬(shuò)风景异:意即“景色不同”。途有蕃马辔:路上遇见蕃族的马笼头(喻指异族)。 ②蕃马:古代西北少数民族所乘的马,此处借指边地少数民族或外族。辔:马笼头。 ③马嘶:马叫。知俗殊
招隐六章 古人轻荣华,脱组山中去。常恐世人知,白云最深处。我本谋世人,何慕猿鹤御。只因天地非,不觉尘途淤。商山有紫芝,采之终朝茹。卧听寒泉鸣,起视霜天曙。 【注释】 1. 古人轻荣华:指古代的隐士们轻视荣华富贵。 2. 脱组山中去:指隐士们摆脱了世俗的束缚,去往山林之中隐居。 3. 常恐世人知:担心世人会知道自己的隐逸生活。 4. 白云最深处:指山林中的最深处,与世隔绝的地方。 5.
这首诗是郑成功在1662年创作的,他当时已经收复了台湾。诗中描述了他收复台湾后的情景,表达了他对故土的眷恋之情。下面是这首诗的逐句翻译: 天尽接海水,突兀岩岛横。至今风雨夜,时闻人马声。 层波出洪啸,互答长鲸鸣。痛哉骑鲸人,一去水泙泙! 拓地辟荆榛,绣壤错经营。志气无六合,虎视蛟龙争。 千秋鹿耳门,风静怒涛生。废楫在海底,曾至金陵城。 至今吴、越间,耳震孙郎名。千丈晴霞出,犹疑为旗旌。
入山深以幽,古薇蕨生焉。 生机泼泼满庭中,棘荆生庭户前。 居者忧患多,去者蹙眉愁。 何为盗泉以疗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