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山一以深,遂生古薇蕨。
采之无所贻,食之甘如鳜。
孟春草木多,生机常泼泼。
回首望乡闾,棘荆生庭闼。
居者罹忧患,去者为蹙额。
何为溷世人,盗泉以疗渴!
入山深以幽,古薇蕨生焉。
生机泼泼满庭中,棘荆生庭户前。
居者忧患多,去者蹙眉愁。
何为盗泉以疗渴?
入山一以深,遂生古薇蕨。
采之无所贻,食之甘如鳜。
孟春草木多,生机常泼泼。
回首望乡闾,棘荆生庭闼。
居者罹忧患,去者为蹙额。
何为溷世人,盗泉以疗渴!
入山深以幽,古薇蕨生焉。
生机泼泼满庭中,棘荆生庭户前。
居者忧患多,去者蹙眉愁。
何为盗泉以疗渴?
诗句输出:仰首天边暮色低,征途欲尽万峰齐。 译文:仰望天际,黄昏的余晖渐渐褪去,仿佛整个世界都陷入了宁静和等待之中,似乎所有的山峰都在等待着日落的那一刻。 赏析:这句诗通过描绘日落时分的景象,展现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同时,“征途欲尽万峰齐”也表达了诗人对旅途结束的期待和对自然美景的欣赏。 诗句输出:云从南出风从北,山自东来海自西。 译文:云彩从南方升起,风吹向北方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内容与形式,分析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 第一联“商鞅死后无罪魁,今见东邦炀死灰”,意思是商鞅死后没有罪过的人成了头目,现在看到东方的隋朝灭亡就像烧掉的死灰。这里用商鞅变法比喻隋朝的暴政,把隋炀帝比作商鞅;“商鞅死后”暗指隋文帝杨坚,“无罪魁”暗指他废除了商鞅的法家思想,实行仁政;“炀死灰”指隋炀帝被杀,隋朝灭亡。这两句写出了作者对隋炀帝的批判。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贺的《感事和韵》,全诗如下: 不见苌弘碧血腥,江山离乱杜陵经。 相逢白发黄倪辈,尽是饥鸠老鹄形。 海沸三年珠屿黑,天烘一角火峰青。 涛声远远蛟龙啸,日夕楼头当哭听。 注释: 1. 不见苌弘碧血腥:苌弘,春秋时人,传说中曾以血染丝带献给周幽王。碧血,指苌弘被杀后,其血染红丝带。这句诗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感叹,以及对英雄壮举的缅怀。 2. 江山离乱杜陵经:杜陵,古地名
北固山登望 江天楼阁渺茫间,天堑江城两面环。 寺内近寻梁武迹,云还远见晋王山。 象焦锁钥金陵道,京岘凭依铁瓮关。 六代犹馀驰马路,如虹石径枕波湾。 注释: 1. 诗一开头写景,描绘了北固山高耸云端的景象,以及江水环绕的壮丽景色。 2. 接下来写到在寺庙里寻找梁武帝的遗迹,又远望着晋王山,表现出诗人对历史的深深感慨。 3. 诗中还提到了“象焦”和“京岘”两座重要的地标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战争后的荒凉景象,通过描绘战争对城市的影响,表达了对战争的不满和对和平的向往。下面是逐句的释义和赏析: 第1句:惊天蓦地起兵戎,闾左繁华瞬息空。 - 注释:"惊天蓦地"形容突然,"兵戎"指战争,"闾左"指城市的东面,"繁华"指繁荣的景象。 - 赏析:这句诗描述了战争来得突然,给城市带来了巨大的破坏。 第2句:喧路鹳鹅同上蔡,失家鸡犬异新丰。 - 注释:"鹳鹅"指鹳和鹅
【注释】 七言今体:七言绝句。 台湾哀词四首:台湾有“哀词”之俗,即在祭祀时唱的挽歌。此诗为其中之一。 今体:指近体的七律、七绝等。 鲁仲:春秋时期鲁国大夫季文子。 千金:比喻价值极高。 秦:秦朝。 竟看:竟然。 时事:世事。 埃尘:尘埃。 鳌梁:大龟,古人以为能负重致远。 蜃气:海市蜃楼,海上出现的幻景。 粪壤:污秽之地。 红羊劫:佛教语,谓劫数已满,世界将毁灭。 昆冈火:指大火。 【赏析】
遇李石鹤孝廉 赋赠二首 其二 注释: 天涯不用共温存,此去文星照帝阍。 别我看花春逗路,送君渡海雪浮尊。 华亭听鹤江南地,燕市驱车蓟北门。 得意未应高步上,愿留龙尾待追攀。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通过送别友人的场景,抒发了诗人的豪情壮志和对友人未来的美好祝愿。 诗句解析: 1. 天涯不用共温存,此去文星照帝阍。 - “天涯”指远方,表达了与朋友分别的遥远和不易。 - “文星”比喻文人
《新秋即事》是唐代诗人刘长卿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描绘了秋季景色,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诗句释义: 1. 西风瑟瑟暮云飞,远望关山路未违。 - 西风瑟瑟:形容秋风的声音,瑟瑟是指风吹树叶的声音,这里用来形容秋风的凄凉。 - 暮云飞:形容傍晚的云彩在天空中飘动。 - 远望关山:眺望远方的山峰和山脉。 - 路未违:没有迷路。 - 注释:描述了诗人站在高处,望着远方连绵不断的山脉
【注释】 感事,寄托了作者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担忧。杨广文鸿图翁:杨广文,即杨洪,字鸿图,是唐代宗室;翁:这里指代诗人自己。“三首”:此为第二首诗。河山:指唐王朝的江山。举目:放眼。日酸辛:眼酸心悲。沧海:指大海。漫然:漫不经心。理钓缗(mín):钓鱼,引申为治理国事。杜甫:指杜甫《哀江头》中的“三吏三别”。天宝:唐玄宗年号(742~756)。恨:遗憾。陶潜:东晋诗人陶渊明,曾隐居田园
注释: 七言今体台湾哀词四首 其一 风雨吹颓镇海台,江南又阅庾生哀! 乾坤欲老沈王气,山水无灵失霸才。 旸谷煽炎焚若木,尾闾沦没长蒿莱。 东望何处堪回首,万里浮云扫不开。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悼念庾信的七言诗。庾信是南北朝时期的著名文学家,他的诗歌才华横溢,被誉为“文宗”。然而,他的命运却非常悲惨,一生坎坷,晚年被迁往北方,生活十分艰难。这首诗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 我们来看第一句
招隐六章 古人轻荣华,脱组山中去。常恐世人知,白云最深处。我本谋世人,何慕猿鹤御。只因天地非,不觉尘途淤。商山有紫芝,采之终朝茹。卧听寒泉鸣,起视霜天曙。 【注释】 1. 古人轻荣华:指古代的隐士们轻视荣华富贵。 2. 脱组山中去:指隐士们摆脱了世俗的束缚,去往山林之中隐居。 3. 常恐世人知:担心世人会知道自己的隐逸生活。 4. 白云最深处:指山林中的最深处,与世隔绝的地方。 5.
诗句翻译及赏析: 1. 海疆起戎马,七日陷全台。 译文:海疆爆发了战乱,短短七天内就攻陷了全台。 注释:这里指中国台湾在明朝末年被清军攻陷。 2. 争望王师至,慷慨蓝侯来。 译文:都盼望着王师的到来,蓝侯(蓝鼎元,抗清志士)也来了。 注释:蓝鼎元是明朝遗臣,曾试图联络抗清力量。 3. 舟楫上鲲身,风利布帆开。 译文:就像巨鱼乘风破浪,船只的帆被风力吹得鼓起。 注释:比喻形势迅速好转。 4
这首诗是郑成功在1662年创作的,他当时已经收复了台湾。诗中描述了他收复台湾后的情景,表达了他对故土的眷恋之情。下面是这首诗的逐句翻译: 天尽接海水,突兀岩岛横。至今风雨夜,时闻人马声。 层波出洪啸,互答长鲸鸣。痛哉骑鲸人,一去水泙泙! 拓地辟荆榛,绣壤错经营。志气无六合,虎视蛟龙争。 千秋鹿耳门,风静怒涛生。废楫在海底,曾至金陵城。 至今吴、越间,耳震孙郎名。千丈晴霞出,犹疑为旗旌。
招隐六章 章甫适越邦,衣裳居裸国。 虽不相往来,未免相疑惑。 南山有雾豹,非时长晦匿。 知几有哲人,焉可被时识! 时世日以非,浮光日以昃。 故里等殊方,瀛海同荒僰。 去去勿复迟,前山足登陟! 注释: 章甫:古代礼服名。 衣裳:指衣服。 裸国:没有礼仪的国度。 相疑惑:互相猜疑。 南山有雾豹:比喻隐居山林的人,像南山上躲藏起来的雾中豹子,时出时没,不易捉摸。 长晦匿:长久地隐藏。 知几
这首诗描述了检疫官员在疫情中的行为。他们对待疫情的态度非常粗暴,甚至不惜将人当作瘟神来对待。诗中通过对比和讽刺的手法,揭露了检疫官员的残忍行为,表达了对疫情的不满和对人性的失望。 诗人以“检疫叹”作为开头,揭示了检疫工作的本质。检疫官员的工作是为了控制疫情的传播,但他们的行为却与此初衷背道而驰。他们不仅不尊重生命、不关心病人的疾苦,还滥用职权,任意逮捕、折磨和杀死无辜的人
猛虎行二章 林际腥风来,茫茫天地黑。 路人皆走藏,喑呜群动息。 不知何妖魅,有牙兼有翼。 或疑为天狗,化作狼与蜮。 攫人靡孑遗,充作饥肠食。 食人亦何求,聊为造化贼。 朝出吮人皮,夕作齰人腊。 路旁蝇蚁盈,纷横肩与骼。 邱山何累累,云是死者馘。 一见猛兽蹄,行人丧精魄! 译文: 林间腥风阵阵而来,茫茫天地一片漆黑。 路上的行人都躲藏起来,所有的声音都停止了。 不知道是什么妖魔,有牙齿又有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