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传霈
踏雪至城南归饮师竹处为消寒初集 严寒生虚空,孤坐苦清绝。 良朋踏雪来,邀看南山雪。 城南山势高,排空拄千笏。 峰峰削玉成,此际峻且洁。 遥塔萎其下,尘埃齐超拔。 地宽眼倍明,云冻天犹阔。 朗朗不辞行,风微吹觱栗。 欲汲雪一瓯,烹茶疗枯渴。 茅舍有人家,叩扉呼不出。 有客沽旧醅,今夕乐举杯。 高轩面园圃,菜绿分叶肥。 汲汤佐新笋,釜沸响轻雷。 瓶笙清如洗,炉小火初围。 美人来席前,数点报红梅。
【注释】 消寒三集:指杜甫《消寒二十首》中的前三首诗。 饮香亭:杜甫《饮香亭》诗中作“饮香阁”。 香亭:即饮香阁,在今重庆渝中区较场口一带。 欲字:即“欲”字诗,是杜甫在重庆写的一首七律。 竹屋:指杜甫在重庆草堂的住所。 细雨洒前宵:杜甫《夜雨》诗中作“细雨送晓来”。 石崅荦(lǒu luò):山势高峻。 立鹄:指鹤立鸡群。 盘飧(sūn)已罗陈:摆上饭食。 右军:指王羲之,字逸少,东晋书法家。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描绘了他在初冬时在途中遇到高香亭二尹的盛情邀请,前往王宅饮酒的场景。 诗句翻译与注释: 1. 初冬途遇高香亭二尹招饮师竹处转至王宅 - 初冬时节,我在旅途中遇到了两位名叫高香亭和二尹的人,他们热情地邀请我去王家喝酒。 2. 新月迎人面,其光皎且纤。道遇高达夫,气宇雅不凡。 - 月亮刚刚升起,它的光辉明亮而纤细。我在路上遇到了一个名叫高达夫的人,他的气质高雅非凡。 3.
雪后偕芝生登吴宁台探梅 布被冷彻骨,寒威入窗隙。 晓起推纸窗,积雪当檐额。 望远登高台,朔风人面刺。 台高雪亦高,携屐破琼璧。 画图粉本宽,荒城玉带窄。 西南逼诸峰,峰峰立奇特。 天半铺冻云,云雪共颜色。 想见飞瀑泉,洞口寒不掷。 注释: 1. 布被:指用布做的被子。 2. 朔风:北方的寒风。 3. 台高:指山顶或高处的平台。 4. 破琼璧:打破像美玉一样的积雪,形容踏雪而行的艰难和不易。 5
诗句释义及译文: 1. 喜晴快雪天,翰墨证夙缘。 - 这句表达了诗人对晴天和雪景的喜爱。在晴朗的日子里,雪景显得格外美丽,而通过书写和绘画来记录这些美好时刻,也体现了诗人与自然之间深厚的缘分。 2. 酒气达指甲,山影罗几筵。 - 描述了饮酒后,酒气似乎能直达指甲,而远处的山影则仿佛在宴会上陈列开来。这里的“山影”可能指的是屏风或画布上描绘的山景,而“罗几筵”则意味着将山景巧妙地布置在宴会周围
【诗句解释】 1. 九月四日重至东阳寄杭诸友:九月初四,我再次来到东阳,把诗寄给在杭州的诸位友人。 2. 握手行江曲:两人相握而行于曲折的江边。 3. 寂寞破清谈:清谈无人陪伴,显得孤寂。 4. 离愁浩无际:离别的愁绪像海洋一样无边无际。 5. 烟波逐征帆:随着征者的行船,江水烟雾弥漫,波光粼粼。 6. 白蘋飘秋渚:白蘋草随风飘荡在秋天的小洲上。 7. 青松依石岩:青松依偎着岩石山崖。 8.
我生壮志常卓荦,不好诣人相徵逐。 译文:我生来就有远大的志向,不喜欢迎合他人,追求名利。 注释:卓荦:卓越不凡。指有卓越的才华和远大的抱负。 读书不拘章句间,策时端望激清浊。 译文:我读书的时候,不会拘泥于书本上的章句,而是用心去理解书中的真谛,为国家和社会做出贡献。 注释:章句:指文章或书籍中的章节和段落。端望:指端正、正直的态度。激清浊:指激发社会正义,消除腐败现象。 君生亦独有奇气
重九夜饮梓材处用洛翘韵 当秋作客独劳劳,山川靳不乐我曹。 壮观八月十八潮,曲江涉足欺狂飙。 九月九日约登高,山城又值雨潇潇。 兀坐斋前空寂寥,小窗容膝安书巢。 人烟缭绕起衡茅,白云相接远山腰。 主人为我集宾僚,晚菘早韭充厨庖。 清酒百壶倒醇醪,重来吴宁兴更豪。 插菊采萸快此朝,老少颁白并垂髫。 况复高会尽良宵,笙箫夜半薄云霄。 鼓吹酒肠斗石浇,不须两廊椽烛烧。 灯明一点焚兰膏,醉后欣然口成谣。
【译文】 白莲花的香气,在池塘中半亩多。傍晚霞光映照波涛,早晨阳光照耀树林。客人常常欢聚一堂,消暑足清娱。鸡豚菜肴苦下箸,瓜果蔬菜足够园蔬。主人出新意,折花充庖厨。我曾餐兰菊,秀色并可茹。天地为炉炭,山水得膏腴。何况此白菡萏,清不染泥淤。烹调妙燔炙,瓣瓣落瑶琚。奉出白玉盘,香味与之俱。清气沦骨髓,芳泽润肌肤。催诗分雪藕,酌酒和琼酥。充我冰洁肠,烦热快涤除。彼哉尘俗子,未许为酒徒。膏粱涂痴腹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诗句内容和赏析作者情感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型时,一定要认真读诗作,了解诗的大意、思想内容、写作背景、手法及艺术特色,同时结合题目所给的注解来分析。此题中,“秋”应为“暮”,这是关键词。注意对诗句的理解。译文:九月四日重到东阳寄杭诸友停泊舟只高城下,乘坐车船当安步徐行(在船上慢慢行进)。经过半年,重走旧路,与去年秋天相比,风景大异,春日里山花烂漫,绿柳依依;而今年秋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