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传霈
孟春共甫之吴叔寅北上伯约之甬予将之东阳赋此志别 【注释】:合冰当南风,春日解河浒。 —— 春天的冰雪消融,河水解冻。 相生实相融,离合谊有取。 —— 万物生长和消亡都有其规律,事物之间相互依赖、融合,有其道理(取)。 我归明圣湖,残雪趋腊鼓。 —— 我回到明德圣道湖,残雪融化,接近腊鼓声。 短晷忽西驰,花气郁蓬户。 —— 时光匆匆向西飞驰,花香弥漫着蓬门。 梅芳玉照堂,天香竞吞吐。 ——
诗句解释: 1. 花朝饮师竹处 - 在春天的花朝时期,我在一个竹子的地方饮酒。 2. 春雨困连朝,此心独惆怅 - 春雨连续下了几个早晨,让我心情很沉重,感到有些惆怅。 3. 红霏隔院花,蘋泛圆池涨 - 隔着院子可以看到红色的花朵,池中的浮萍也随着水面上涨。 4. 嘤嘤好鸟声,晓窗闻纸帐 - 听到鸟儿清脆的叫声,从清晨的窗户传来。 5. 晴旭忽照檐,浓黛抹千嶂 - 阳光突然照到屋檐上
这首诗是明代学者杨慎的《读三鱼堂文集》。下面是逐句释义和赏析: 1. 读三鱼堂文集 孔门道不二,传道有程朱。 孔门之道并不唯一,传播之道有程朱学派。 2. 程朱别其派,门户遂分殊。 程朱学派被区分为不同的流派,门户因此出现了差异。 3. 从者病拘滞,攻者空诋诬。 跟随的人担心受到限制,攻击者则空泛地诋毁诬陷。 4. 授受各有本,渊源莫可俱。 传授与接受各自有不同的依据,源头无法统一。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下面是逐句释义和译文: 1. 消寒七集饮竹屋分得帘字时从西郊步归 注释:在寒冷的日子里,我参加了七个宴会,喝着酒,听着音乐,享受着欢乐时光。然后我从西郊回来,脚步沉重。 2. 偶忆送春游,计月才届三 注释:偶尔想起去年春天去送别朋友的情景,当时只有三个月过去了。 3. 今朝重携手,河梁朔风严 注释:今天再次和你握手,但天气十分寒冷,寒风刺骨。 4. 岁月倏忽易
【注释】 《崇正书院遗址》,明嘉靖间建。 【赏析】 此诗作于清康熙四十九年(1710),当时作者已年过六旬,在南城崇正书院遗址上凭吊古迹,缅怀先贤,抒发了对故国和故人的怀念之情,同时寄托着诗人希望后辈能继承发扬先圣先贤遗风的愿望。首联点题,写南山的名胜古迹多被埋没,令人痛心。颔联承上启下,指出山麓有桃园,游人络绎不绝。“桃”字暗扣“崇正”,表明此地是崇正书院所在地。颈联写游人喜爱春天景色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句内容,把握诗人情感,赏析作品特色的能力。首先要读懂诗句的意思,然后根据题目要求进行赏析。 “雪后偕芝生登吴宁台探梅”的意思是:大雪过后我与友人一同来到吴宁台观赏梅花。 “有梅植台北,临风发微香”的意思是:在高高的台子上栽着一株梅花树,它迎着寒风发出淡淡的香味。 “寻芳迷仄径,踯躅傍池塘”的意思是:在幽静的山间小路里寻找芬芳的花香,徘徊在池塘边欣赏美景。 “池小凝薄冰
【诗句翻译与注释】消寒五集复饮师竹处分得酒字 前日宴高台,朔风寒入口。 昨朝游洞天,雪花大如手。 雪消风未消,今夕会良友。 泥融溅街衢,折柬快出走。 主人步失足,兴浓忘掣肘。 陟山艰杖藜,铺席能对酒。 酒酣令愈奇,筹竹献左右。 西子纱浣妍,东施颦效丑。 伟哉范少伯,沼吴功不负。 泛湖亦浇愁,觞政妙无有。 我是于越人,愿从大夫后。 网设不罹鸿,兔尽走烹狗。 【赏析】
【诗句释义】: 1. 高山多积雪,登高望奇特。高山上积雪很多,登上高处可以观赏到奇特的景象。 2. 正欲结伴游,先作消寒集。我正想要结伴出游,首先举办了消寒的聚会。 3. 寒消第四筵,竞入芝兰室。寒气消散后举行了第四次宴席,大家都争着进入芝兰室中。 4. 炉爇柏叶香,扑鼻酒香挹。燃烧柏叶的香气扑鼻而来,让人闻到了酒香。 5. 豪客置席间,奇语出奇笔。豪客们在座位上放置了许多酒杯
消寒六集复饮洛翘处分得爱字 山城多鸣鸟,有鸟集豕背。 豕走鸟不飞,闲自啄其喙。 禽兽有蠢灵,所见非所在。 偶集我眼中,怪事书所未。 诗句释义:山城里有很多鸟儿在鸣叫,其中有一只鸟停留在猪的背上。这只猪在走动时,这只鸟却不飞走,它只是悠闲地啄自己的喙。 译文:山城中有许多鸟儿在啼叫,其中一只鸟停落在猪的背上。这只猪在走动时,这只鸟却不飞走,它只是悠闲地啄自己的喙。这只鸟是禽兽中的一个灵兽
踏雪至城南归饮师竹处为消寒初集 严寒生虚空,孤坐苦清绝。 良朋踏雪来,邀看南山雪。 城南山势高,排空拄千笏。 峰峰削玉成,此际峻且洁。 遥塔萎其下,尘埃齐超拔。 地宽眼倍明,云冻天犹阔。 朗朗不辞行,风微吹觱栗。 欲汲雪一瓯,烹茶疗枯渴。 茅舍有人家,叩扉呼不出。 有客沽旧醅,今夕乐举杯。 高轩面园圃,菜绿分叶肥。 汲汤佐新笋,釜沸响轻雷。 瓶笙清如洗,炉小火初围。 美人来席前,数点报红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