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士彪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内容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诗歌大意的基础上,结合具体的诗句从主题、手法、语言等角度去分析。 “系马河桥驿”,点出了作者在何处停歇,为下一句的“夜来霜重,顿凋柳色”做铺垫。“隋堤”是汴京(今河南开封)附近的一条堤岸,隋炀帝曾在这里游玩;“夜来”表明时间,“霜重”说明天气寒冷。这两句写出了作者看到的景象:寒风中,隋堤上柳树被风吹得摇曳生姿。“故国重阳风雨际
水调歌头·登杜子美诗台 传道吴公殁,华表复来归。日日随云上下跨鹤更骖螭。我始疑人不化,继悟死生至理,此事亦非奇。灵凡本一道,人自不能知。 望瀛州,瞻阆苑,岂难梯。但存忠孝洪崖鬼谷可肩随。梦后瑶池花放,弈罢璚壶酒熟,尘世已多时。寄语摄生客,捷径莫如斯。 【注释】 1. 水调歌头:又名《元会曲》、《凯歌》。词牌名。双调,九十五字,上片四仄韵,下片六仄韵。2. 吴公:指李白
注释: 案《西陵词选》题作「客思」。 来时行乐邯郸道。着意夸年少。 来时,指从前在邯郸路上游玩的时候。着意,故意。邯郸道,即邯郸路,泛指京城或外地的繁华街道。行乐,游玩娱乐。 酒酣耳热袒貂裘。华烛娇娥扶我上高楼。 酒酣耳热,形容喝酒畅饮后,耳朵发热,头脑发昏。袒,露出。貂裘,一种皮毛制成的衣服,用貂鼠毛皮制成。华烛,明亮的蜡烛。娇娥,美女。扶我上高楼,是说有人扶着我上了高楼。 而今客久思归去
【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理解及艺术手法赏析。解答时要在读懂原诗的基础上,对原诗进行赏析。 第一句“西风飒飒”,“飒飒”是形容风吹动草木的声音,“西风”“飒飒”,交代了时令是秋季,天气凉爽。第二句“叹楚客、顿添悲思。”楚客,指屈原。屈原自沉汨罗江后,一直怀念楚国,故称屈原为楚客。悲思:悲伤的思绪。诗人感叹自己因思念楚国而更加悲伤。第三句“看丛桂都开,紫莼渐老,促我故国归计
【注释】 ①兖州:今山东兖州县。②洪茂公:唐初大臣,字茂才,曾官至宰相,封鲁国公。昉思:作者的字。③客眼:指游子的眼光。④几行:指树木的行列。⑤榆柳:榆树和柳树。⑥沙岸:沙土铺成的河岸。⑦歇马亭:驿站名。⑧征骑少:指过往的行人很少。9新嘉驿:驿站名。⑩残帝子骨:指隋炀帝杨广的尸骨。⑪西风:秋风。⑫黄土:指黄河一带的土壤。⑬行人面:指旅途中人的面貌。⑭愁何限:有多少愁烦?⑮浮云散
诗句解释及赏析 1. 玉楼春·谒颜子庙感赋 注释: - 玉楼春: 这是一首词牌名,通常用于表达某种感慨或情感。 - 谒颜子庙: 拜访孔子的庙宇,颜子是孔子的学生之一。 - 感赋: 因感慨而创作的诗歌。 - 原无着: 生命的本质,生老病死,没有固定不变的状态。 - 躬宁肯薄: 宁愿保持谦虚和朴素。 - 固穷: 安于贫穷的生活,坚持自己的原则和信仰。 - 箪瓢好学: 形容生活简朴,但追求学问的精神
注释: 1. 搔首踟蹰,望不尽、暮天秋色。 译文:我抬起头来四处张望,眼前是无尽的黄昏景色,心中充满了迷茫和不安。 赏析:这里描绘了词人面对秋天的景色时的心境,感到自己仿佛被秋天的景色所包围,内心充满迷茫和不安。 2. 叹渺渺、乡关渐远,旅怀增戚。 译文:我感叹故乡越来越远,心中充满了悲伤和忧虑。 赏析:这句诗表达了词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以及对旅途中不断远离故乡的恐惧和担忧。 3.
【注释】兖州:今山东兖州。洪茂公(昉思):即张茂才,北宋文学家、政治家、书法家,曾任秘书省正字、史馆修撰等职,与苏轼交往甚密。 【赏析】这首七绝写于作者在兖州道中怀念友人张茂才的途中。全词以景起兴,由马疲车乏引出“万千愁思”,继而写到黄尘扑面和西风吹耳,再从地北天南到朝晴暮雨,最后写到赏紫裘,挥泪别友,一路凄迷惆怅。全词意境浑成而含蓄,语言简练而凝炼,情真意切,感人至深。 上片起句“马怠车烦”
【注释】 ①兰陵王:词牌名,又名“兰陵王慢”“金缕曲”。 ②纸窗黑:指秋天的夜晚。黑,指夜色。 ③草际寒螀唧唧(ji ji):蟋蟀在草丛中叫唤,声音凄凉凄惨。 ④东城路、淡月暝烟:指傍晚时分的景色,迷蒙的月色笼罩着朦胧的烟雾。瞑,模糊不清。 ⑤丛木黄芦弄秋色:指的是草木凋零,一片萧条的景象。 ⑥长吟罢、散步小桥:指诗人漫步于小桥之上,抒发自己的感慨。 ⑦远水遥天:形容江水与天空相连,无边无际
玉楼春·谒颜子庙感赋凄风淅淅穿窗槅。灯怯春寒容易黑。檐声滴碎故乡心,应是石龙中夜泣。 嘈嘈滩水流偏急。约略山城更漏滴。溪桥明日草青青,惆怅归途何处觅。 注释:凄凉的秋风轻轻吹动着窗户,寒冷的气息透过纸窗渗入,使灯盏也显得无力,难以点燃。那一声声檐上雨滴打在窗户上的声音,如同心中涌出的思乡之情,仿佛是石龙寺中夜间传来的悲泣之声。 河水湍急地流淌,声音嘈杂而急促;山城的更鼓声也随着夜色渐深而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