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马河桥驿。看隋堤、夜来霜重,顿凋柳色。故国重阳风雨际,已是千愁堆积。又何况、他乡他席。手种黄花开也未,拂征尘、破帽频欹侧。抬望眼,水云隔。
吴山兄弟登高日。想风前、茱萸遍插。也应愁戚。冷落园林谁送酒,伴着二人岑寂。更遥忆、长途劳客。木落猿啼天欲暮,料思君、思我同沾臆。沙上雁,又嘹呖。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内容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诗歌大意的基础上,结合具体的诗句从主题、手法、语言等角度去分析。

“系马河桥驿”,点出了作者在何处停歇,为下一句的“夜来霜重,顿凋柳色”做铺垫。“隋堤”是汴京(今河南开封)附近的一条堤岸,隋炀帝曾在这里游玩;“夜来”表明时间,“霜重”说明天气寒冷。这两句写出了作者看到的景象:寒风中,隋堤上柳树被风吹得摇曳生姿。“故国重阳风雨际,已是千愁堆积。”这两句写自己的处境和心情。重阳节时节,作者身在他乡,面对的是风雨交加的秋日景象,心中不免生出许多忧愁。“又何况、他乡他席。”“他乡”指作者所在的吴山兄弟,“他席”指他们远行在外。这句诗表达了自己对兄弟远离故土在外的忧虑与牵挂。“手种黄花开也未,拂征尘、破帽频欹侧。”这两句写自己对家乡的思念之情。“手种黄花开也未,拂征尘、破帽频欹侧”的意思是:我种的菊花是否已经开放,拂去征尘,破帽子频频倾斜着身子。“抬头望眼,水云隔”。这两句写自己看到的景象:站在高处远眺,只能看见天和水之间的云雾。

“吴山兄弟登高日。想风前、茱萸遍插。”这两句写自己的想象和回忆。作者想象吴山兄弟在重阳节这一天登高,在秋风中插上茱萸。“也应愁戚。”这两句写自己对兄弟的担忧。“冷落园林谁送酒,伴着二人岑寂。”这两句写自己对兄弟的担心。作者想象园林里没有人给兄弟送酒,陪伴他们的只有二人孤独寂寞。“更遥忆、长途劳客。”这两句写自己对兄弟的担忧。作者想象自己远行在外,心中一直惦记着兄弟们,担心他们在路上劳累。“木落猿啼天欲暮,料思君、思我同沾臆。”这两句写自己的想象。秋天的树林一片落叶飘零,远处传来了猿猴的凄厉叫声。诗人想象自己和弟弟一样,都感到惆怅,不禁想到彼此思念对方的心情。这两句写出了诗人对兄弟的担忧。“沙上雁,又嘹呖。”这两句写自己对兄弟的担忧。这两句的意思是:天边飞过的大雁啊,你们又要嘹呖地鸣叫了。作者想象大雁在空中飞翔时,发出清脆悦耳的声响,而自己此时却只能远远地听到这种声音,内心不禁感到凄凉。

【答案】

《贺新郎·读洪昉思纪行诸诗》是南宋词人陈亮所写的一首词。此词通过对一个重阳节的登高望远的场景描写,抒写了词人的羁旅之思、家国之忧及朋友之情。全词意境开阔,笔意纵横,情感真切,风格沉郁苍劲,有慷慨悲壮之概。(1)首句点明地点、时间和天气,为后文抒发感情作铺垫。第二句写所见,以景衬情。第三句写所闻,以声衬情。第四、五两句通过动作描写,表现作者对故土的深切思念,以及内心的忧郁惆怅。(2)第六句承上启下,写自己的设想,进一步衬托内心的孤寂感伤。(3)第七、八句由实入虚,设想与友人相聚的情景,表达了词人为朋友担忧的情感。(4)第九至十一句写自己对友人的担忧,表达出词人对友人的关心和牵挂之情。(5)尾二句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以景结情,将词人的思绪引向远方,含蓄隽永。

赏析:

这首词是陈亮于宋孝宗淳熙十四年(1187)冬在江西铅山为官时所作,当时陈亮任县令兼知军州事。词中写的是陈亮在重阳佳节之际登高望远的情景。

全词以写景为主,但景中寓情,情景交融。词的开头三句写景,先写“看隋堤”所见之景:隋堤之上,一夜之间霜气浓重起来,顿时使得柳叶凋零,景色萧条。接着再写“夜来”所见之景:霜冷天气,隋堤之上柳丝摇曳。然后才写到“故国”“重阳”,并点明这是在风雨交加的重阳时节,从而把词人所处的环境烘托出来。这里,词人用“隋堤”“重阳”两个典型景物,把词人所见之地写得历历如绘,为下文抒发感情作了很好的铺垫。接下来四句,词人又宕开一笔,由眼前所见之景联想到自己身处异地的孤独与寂寞。“手种黄花开也未”,是说自己亲手种植的菊花还没有开,因而无法排遣自己的孤寂。“拂征尘、破帽频欹侧”,意思是说,因为思乡之情太深,所以总是把头歪斜着,好像那顶破旧的军帽随时都要倒下似的。这两句既是对自己境遇的真实写照,又是对自己心境的高度概括。紧接着,词人笔锋一转:“抬望眼,水云隔。”意思是抬眼远望,只见水天相接之处云雾缭绕。这两句写词人所看到的景象:站在江边,只见水面上的雾气蒸腾而上,与天际相连,水天之间一片朦胧。这一画面给人以空灵、幽静之感,使人觉得词人此刻的心情也像这无边无际的烟云一样,难以捉摸。

接下来四句,词人又回到眼前的景象:吴山兄弟登上高楼,登高饮酒赏菊。可是,由于天气不好,加上酒力不济,吴山兄弟喝了几杯就醉倒了。词人想象吴山兄弟喝醉后的样子:头上戴着破帽子,歪歪扭扭地斜靠着栏杆,显得十分狼狈和可怜。这几句是对吴山兄弟的怜惜和关切,同时也反映了词人对兄弟的牵挂之情。

过片之后,词人又写自己的想象和回忆:自己想象吴山兄弟在重阳佳节这天登高饮酒赏菊,而如今却只能在楼上遥遥相望。这时,一阵风吹过来,吹得树叶哗哗作响,仿佛听到了远处传来的阵阵猿啼。在这寂静而又清冷的夜晚,词人想象着自己和吴山兄弟都沉浸在这凄清的氛围中,都感到无比的惆怅与孤独。

结尾两句,词人再次回到眼前的景象:只见天空中的大雁一行行飞过,发出嘹亮的鸣叫之声。而自己此刻却只能远远地听着大雁的鸣叫,内心不禁感到凄凉。这两句写词人在仰望天空时所见到的景象,也是词人对大雁叫声的感受。这两句既承接了前面的内容,又使整首词戛然而止。

这首词虽然只有短短六句,但是写景非常精当,尤其是对重阳节登高时的所见所闻和所感所思,写得细腻入微、栩栩如生。同时,词人还巧妙地运用了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把眼前的景色与心中的思绪融为一体,使读者不仅能够领略到优美的自然风光,而且还能感受到词人内心深处那种复杂而微妙的情感变化。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