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客多萧索。看船头、西风淅沥,暮云寥廓。落日危亭荒草岸,一叶小舟初泊。倚双桨、清尊孤酌。欲酹王孙何处问,但汤汤、淮水流如昨。碑上字,半斑驳。
无聊日把渔竿握。又谁知、渡罂背水,恁多挥霍。千古封侯人不少,大半风尘流落。叹今世、人情更恶。若肯相逢哀一饭,便万金为报犹惭薄。吾与母,预相约。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语言、赏析句子及表达技巧的能力。首先,了解全诗大意,把握诗歌的主旨情感,然后结合诗歌的内容和手法分析。此词上片写秋日黄昏时的凄凉景象。开头两句点明时间地点环境,交代了人物心情。“倚”字写出了词人孤独寂寞的心情。下三句是说:落日余晖映照在荒草之上,一叶小舟刚刚停泊。词人伫立船头,举杯独酌,欲向行人询问:“我的故友现在哪里?”但只有滔滔不息的淮水作答。“汤汤”,大水流动的样子。“碑上字,半斑驳”一句是说自己看到石碑上的字迹已经残破不全。

【答案】

示例:

译文:

秋天的景色令人感到萧条。看船头西风阵阵淅沥作响,暮云茫茫无边无际。夕阳斜射在荒凉的沙岸上,一只小舟刚刚停泊下来。我靠着双桨,举起清尊,独自饮酒。想向渡口的人打听,我的好友在哪里?只见那滔滔的淮水,依然向东流去。

赏析:

此词上片起首即写眼前之景。“秋客”“多萧索”,点时令、地点和人物心境。“看船头,西风淅沥,暮云寥廓。”三句中,以“看”字领起,由近及远,从视觉到听觉,描绘出一幅秋夜寒江图。“西风”,“淅沥”,声色兼备;“暮云”,色调浑然一体。这组视听画面,不仅渲染出凄冷的气氛,而且把读者带入词人的主观感受之中,使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落日危亭荒草岸”一句,既点出了季节,又写出了景物。一个“危”字,既写出了落日的惨淡色彩,又烘托出作者内心的悲凉。“一叶小舟初泊”,是写舟中的所见所闻所感。“倚双桨,清尊孤酌。”两句中,用“倚”、“孤”二字,突出了自己孤独寂寞的心情。“欲酹王孙何处问”,这句的意思是想向过往的行人打听一下我的好友在哪里!“但汤汤,淮水流如昨”。这是说,只有淮河水还在东流不息。“碑上字半斑驳”,是说自己看到石碑上的字迹已经残破不全。“无聊日把渔竿握”,意思是说每天无事可做,只好手执渔竿。“渡罂背水,恁多挥霍”,意思是说,渡船的篷盖背水面而置,那么多地浪费了水。“千古封侯人不少,大半风尘流落。”“叹今世,人情更恶。”两句是说:自古以来能封为万户侯的人并不少见,但他们大多身陷风尘而不能自拔。“若肯相逢哀一饭,便万金为报犹惭薄”,意思是如果能够相逢,就请为我哀怜一顿饭吧!即使是得到万金也感到惭愧微薄。“吾与母,预相约”,意思是我和母亲预先约定好了。

下片转写自己的内心世界。开篇“无聊日把渔竿握”,是说每日无事可做,只好拿着渔竿来打发时光。“又谁知”二句是说:你可知渡口的人们多么挥霍浪费啊!“千古”二句是对“渡罂背水”的解释。“渡罂背水”是指船只的篷盖背水面而设,这样水就不会流失。然而渡船的主人却不知道珍惜水力资源,把水都用来装酒了。“碑上字,半斑驳”,也是说自己看到石碑上的字迹已经残破不全。“吾与母,预相约”是说自己和母亲预先约定好了。“嗟乎!人生一世,草生一春”,结尾两句是说:人生短短几十年,就像草一样长在一个春天里。“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意思是说:古往今来的许多事情,都付之一笑罢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