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冠卿
【注释】 ①即事:眼前之事。 ②交谊:交情。 ③山林:指隐居。 ④颜面:面子。 ⑤子公:即孔子,字仲舒。 ⑥反关:闭门。 ⑦幽事:隐逸之志。 【赏析】 此诗是诗人晚年的写照。诗人一生坎坷,屡经挫折,晚年退居家乡,过着闲适的生活。他感叹人生无常,世事难料,因而在诗中表达了自己的感慨之情。 开头两句“人事悲欢里,交情冷暖中”,是说自己在悲欢离合的人生经历中,经历了人情冷暖的考验
【注释】 1. 代别张宪:指诗人在送别朋友张宪时作的一首五言绝句。 2. 老去安为客:老了,怎么又成了客。 3. 春来不著家:春天来了,却无处可归。 4. 江湖遂良觌:江湖上终于有机会与亲人相见了。 5. 死:指战死。 6. 分携:离别。 7. 杨柳:杨树。这里借杨柳比喻友人。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写于诗人被贬官外任之时。 首联“老去安为客,春来不著家”,是全篇的关键
病后暑退 宽作迟留计,难期岁月功。 方惊鼠辈舞,未觉马群空。 度暑苏病骨,涉秋悲候虫。 长江二千里,只欠一帆风。 注释与赏析 1. 诗中关键词解释: - 宽作迟留计:这里指的是在病愈之后,作者决定推迟回归原工作计划的决策。"宽作"暗示宽容、宽厚的态度,而 "迟留计"则表示延迟或推迟某项计划。 - 难期岁月功:意味着难以期待通过时间来积累功绩,可能指事业或个人目标的实现充满不确定性。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了解诗歌大意的基础上,根据各个选项的描述,然后一一判断正误即可。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意的能力。这是一首送别诗,诗人以“别张宪”为题,抒发了作者离别友人时的依依不舍之情。 “泽国春强半”,春天已经过去一半了。泽是湖泊,国指国家,泽国即湖泽之地。 “馀寒燕子飞”,残存的余寒中燕子在飞舞。 “绝知悬榻久,故作买舟归”,知道朋友久已离开
野色苍烟阔,篷笼宿雨开。 湖光与天接,林彩觉春回。 心事归双鬓,年华付一杯。 松江元赴海,流驶更须催。 注释: 1. 野色苍烟阔:野外的色彩像烟雾一样广阔。 2. 篷笼宿雨开:篷船中昨夜的雨水已经散去,船只得以继续前行。 3. 湖光与天接:湖水与天空相接,形成一幅美丽的画面。 4. 林彩觉春回:树林的色彩让人感受到春天的气息。 5. 心事归双鬓:心事如同两鬓的头发,逐渐变白。 6. 年华付一杯
【注释】 吴江道中:指诗人在江南吴江(今属江苏省)的途中所感。 坏郭郊丘里:残败的城郭、郊野里的小丘。 长桥烟浪间:长桥上笼罩在烟雾和波浪之间。 幽花经雨润,独鸟受风还:幽雅的花儿经过一场细雨的滋润,孤独地飞翔的鸟儿被一阵狂风送回原处。 春水围丛薄:春天的水环绕着稀疏的林木丛生的地方。 晴云吐乱山:晴朗的天气里,云雾缭绕着群山。 莫将吴越恨,添入二毛斑:不要因为想到吴越两地而产生的怨恨
【解析】 此诗作于甲申年(741),诗人自洛阳出发,沿黄河东行入汴州。诗中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前途命运的忧虑。 第一句:“渺渺冰雪尽”,“渺渺”,指茫茫、广阔无边的样子。“冰雪”是比喻,指战乱带来的国事艰难、民生凋敝。“尽”,消失。全句意为:战祸已将国事艰难、民生凋敝之景彻底扫荡干净。 第二句:“欣欣花柳苏”,“欣欣”,喜悦欢悦的样子。“花柳”,即花草树木。“苏”,复苏。“全句意为
诗句释义 1 “急雨来排难”:急雨意味着突然而猛烈的雨水,用来象征困难或问题的出现。 2. “馀蒸顿解严”:余蒸汽即剩余的水汽,解除了炎热和压力,表示问题的解决或困扰的消除。 3. “时蜩鸣露柳”:蜩(tiáo)蝉是夏天的代表性昆虫,鸣叫是其特征。露柳指早晨露水打湿的柳树。 4. “客燕度风帘”:客人在经过风帘的时候,形容环境宁静而舒适。 5. “屈指秋无几”:屈指指的是用手指来计算时间
壬午杂诗 已经习惯了依赖别人的生活,但我仍期待振翅高飞。 忧虑白发增添,无力购买青山。 北方驾马传诏,西师已度关山。 孤臣忧国泪落,东首洒落悲伤。 注释 1. 壬午: 指的是某个特定的年份,可能是诗人生活或政治生涯中的一个重要年份。 2. 杂诗: 指诗歌种类多样,可能包括了抒情、议论、描写等多种风格。 3. 依人老: 形容自己年岁渐长,需要他人的照顾。 4. 振袂还:
【注解】 1. 塞上雪中:唐代诗人李白的诗作。此诗为五言绝句,描绘了一幅雪中景色。 2. 迷江国:迷离的江国景象。 3. 入蔡城:进入蔡城。蔡城,古地名,位于今河南驻马店一带。 4. 窗虚元自白,梅破不堪清:窗子空空如也,自然明亮,梅花却因破损而难以保持其洁白。 5. 佳客:指客人或友人。 6. 清尊只细倾:清酒只是慢慢倒出。 7. 吾衰便静退:我年老力衰,便愿意隐居起来。 8. 不忍浪谈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