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季孙
昭代尊儒学,惟公简拔频。 文章分造化,事业在经纶。 天马来夷路,人龙抚要津。 几年刊大典,四海属名臣。 汲引亲疏共,光华出入均。 玄晖赋江练,文畅咏汀蘋。 道契岩廊久,恩隆建邺新。 七朝皆故事,十郡得仁人。 岂晚还西掖,终朝对北辰。 一言调鼎味,膏泽被斯民。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送别诗,主要表达了作者对林公修撰的尊敬和感激之情。全诗分为四部分,每部分都包含了四个诗句,分别描述了林公修撰的学术成就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游山寺看泉水之作。前两句写诗人在越山寺中,沿着莲花引的石阶,登上龟溪,看到那如玉雕般晶莹剔透的泉水潺潺流淌。鹫岭无时云雾生,则描绘了一幅鹫岭上云雾缭绕、变幻莫测的奇景。后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之情,同时也流露出一种超脱世俗、追求自由的精神风貌。 【注释】 越山寺:位于浙江绍兴市越城区,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刹。龟溪:位于越山寺附近,是一个美丽的自然景观。莲花引
将至王屋先寄张明府 诗仙假色管天坛,早晚真除碧落官。 境内雨频春亩润,门前山聚晓云寒。 十年不见应题塔,万事休论拟挂冠。 同是清源骚雅客,欲言流涕已汍澜。 注释: 1. 诗仙:诗人自称的谦词,指李白。 2. 管天坛:指天台山的紫霄宫(即天台山的天柱峰)。 3. 碧落宫:指紫霄宫。 4. 境内雨频春亩润,门前山聚晓云寒:形容雨露滋润,山峦聚集,云雾缭绕的景象。 5. 十年不见应题塔,万事休论拟挂冠
【注释】 将至济源府先寄姜明府:即将到达济源府,先寄信给姜明府。姜明府,名不详,可能是作者的友人或熟人。 识君风概有三堂:指姜明府风度和气度。三堂,指大中丞、少中丞、司理。 别后频惊鬓有霜:分别以后多次感到自己的两鬓已经斑白如霜。 经耳万端人事近:听到了许多纷繁的世事。万端,形容多而杂。 动心千里客途长:触动心弦的是千里之外的旅途漫长。动心,感动心情。千里,形容路遥。 读书学剑全相误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的《寄苏内翰》。 全诗如下: ``` 倦压鳌头请左符,笑寻颖尾为西湖。 二三贤守去非远,六一清风今不孤。 四海共知霜鬓满,重阳曾插菊花无。 聚星堂上谁先到,欲傍金樽倒玉壶。 ``` 译文: 我已经厌倦了官场的争斗和压力,请求皇帝赐我一个官职,但我还是选择了离开。我去寻找那些被贬谪的人,希望他们能在西湖边度过美好的时光。虽然我已经年老,但我并不孤单
【注释】 1. 守关:指驻守边疆。 2. 晨鸡:指报晓的公鸡。 3. 末开关:即未开门,指黎明时分。 4. 留滞行人:滞留在边境的行人。 5. 解鞍:解下马鞍休息。 6. 却上月明高处立:登上月光照映的高处。 7. 晓风:拂晓时吹过的风。 8. 作清寒:感到清爽和寒冷。 【赏析】 诗的开头两句,写守关人听到鸡叫后,便把门关上了。这“关门”二字,是全篇的中心语。它不仅表明了时间——清晨
【注释】 二浙:浙江的别称。云游:指僧人行脚,四处游历。老比丘:年纪很大的和尚。绝句:四句诗。苏州:今属江苏。湖州:今属浙江。 【译文】 浙江的二处名胜之地,是云游的老和尚经常去的地方。他住在苏州的时候只住了一夜便到了湖州。乘船沿着钱塘江而去,在雁荡山和天台山之间自由自在地游览。 【赏析】 此诗为僧宗杲所写。首联说“二浙云游老比丘”,说明这位老和尚常在浙江一带云游;颔联说他在苏州只住一夜
【注释】 会稽:古郡名,今浙江省绍兴市一带。 幕府:古代将军的营帐,这里指军队。 急难人:在危难时刻能出力的人。 【赏析】 和岊仲次韵其兄穆父见寄 这是一首送别诗。诗人在和友人的诗中,以会稽山上的明月比喻自己的才学高绝;以鸿雁自比,表达了自己对友人的深情厚意。全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是一首脍炙人口的佳作。 会稽山上月如轮,鸿雁相将江水春。 【注释】 会稽山:在今浙江省绍兴市东南。 轮:圆。 相将
【注释】 早发:清晨出发。 承甫馆:即承福寺,在洛阳城西。 待制:宋代官名,为宰相兼枢密使的副职。 蓬莱:山名,在山东半岛。 【赏析】 这是一首抒怀诗。全诗以“早发承甫”开篇,点出时间、地点;以“一醉扁舟载月回”描绘诗人畅饮后乘船归途中的夜景,表现了诗人对仕途失意后的闲适与逍遥。最后两句写诗人登临蓬莱山,遥望海天,寄情山水之间。此诗意境清新明快,风格自然恬淡,是苏轼诗歌中的名篇佳作
【注释】 ①师游天台:师游,即慧远。天台山在浙江省。②参寥:慧远的法号。③诵、别:诵读、告别。④兴长寻:寻找瀑布。⑤振行裾:整理衣服。⑥清吟岩谷:在岩石中吟唱。⑦石桥镌岁月:石桥上刻着岁月的痕迹。⑧知不:难道。人书:人的书法。⑨师游:指慧远的弟子。⑩云霞异:形容瀑布景象奇特。⑪岩谷虚:岩洞空寂幽深。⑫石桥:指题诗的石碑。⑬参寥:指慧远。⑭云霞:彩云和红霞。⑮清吟:高亢而响亮的歌声。⑯岩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