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智愚
《偈颂二十一首其九》是宋代诗人释普宁所创作的一首诗,全诗如下: 观东震旦,有大乘根器,逾海越漠而来,远赴梁朝丹阙。 一言契合,如春卷衣。 北面折苇问津,信知桂谶不诬人。 追思严讳,炊黍鲙芹。 流水希声弦欲断,不知将底续芳尘。 我将逐句进行详细地解读和分析: - “观东震旦,有大乘根器”:这句诗通过使用“观东震旦”,表达了诗人对东方的观察与思考,暗示他具有深厚的佛教背景或者对佛学有深入研究
【注释】偈颂:佛教的一种韵文体裁。二十一首,是一首偈颂的编号。缁:黑色,指僧侣。释:释迦牟尼。 【赏析】《大般若经》中说,一切众生都是佛,但佛性有差别。此诗通过比喻说明佛性无差别,而人与佛的差别在于是否出家修行。 一人高高峰顶立 高高的山峰上站立着一个人; 一人深深海底行 深深的海底里也行走着一个人; 不是与人难共住 我们很难和他人在一起居住; 大都缁素要分明 大部分僧人与俗人的本性要分清。
注释 忧民恤物敛天威:忧虑百姓,关心万物,以天威来收敛。 坐断乾坤肃四夷:坐在天下,控制着天地,使四方安定。 先放腊梅凝瑞雪:首先释放腊梅,使其凝结成吉祥的瑞雪。 次教春色到瑶池:随后教导大地春色到来,如同瑶池中的美景。 译文 忧虑民众,关怀万物,以天的力量收敛一切。 首先放出腊梅花蕊,凝结出吉祥的雪花,然后引导春天的美丽到来,如同瑶池中的美景。 赏析
【注释】 1.偈颂:佛教语,即韵文。 2.阆苑:神话传说中的神仙所居之地。 3.簇(chù)底:短的底色。 4.贺年朝:祝贺新年。 5.寿域:长寿之域。 6.衲僧门下:禅宗僧人的法号。 7.条章:规章制度。 8.拶(zhà)著:压着。 9.钵盂:和尚吃饭的器具。 【赏析】 此诗为颂祝佛祖生日之作。首二句赞佛祖不畏严寒,在山边水畔曝日取暖;第三四句赞佛祖春天回到阆苑,不论长底短底都重新焕发青春活力
注释: 百丈清规,指禅宗寺院百丈岩寺的清规。洪范,大法,指《尚书·洪范》。藏之则虚空绝迹,意即不遵守清规就会陷入空虚的境地。用之则纲令森严,意即遵守清规就会使纲常法纪更加严谨。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比来说明清规的重要性。它首先指出百丈清规是千古以来的大法,如果能够遵守,就能使道德规范更加严谨。但是,如果不遵守,就会出现道德真空的情况。这种对比强调了清规的不可或缺性,以及它对维护社会伦理的重要影响
【注释】 偈颂二十一首 其十 平生好攻禅病,不知病是道源。 要知道源端的,直须陆地行船。 因思大唐裴相国作圆觉经一序,一字一义,耸动人天。 又思本朝温国公制解禅颂六篇,一褒一贬,口业昭然。 匪伊自绝夙种,佛亦不度无缘。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的一首偈诗,全诗如下: 平生好攻禅病,不知病是道源。 要知道源端的,直须陆地行船。 因思大唐裴相国作圆觉经一序,一字一义,耸动人天。
年迈九十仍居丛林,历经风雨岁月悠长。 佛祖之道岂在妙蕴之中,寸心可与天心相合。 注释:本首诗描述了一位年迈九十的僧人,尽管已经身处丛林多年,但仍然坚持修行,历经风雨岁月的洗礼。他深知佛祖之道并非仅在于妙蕴之中,而是在内心的修养和实践。他的寸心可以与天心相合,即他的心志可以超脱凡俗,与天道相一致。 赏析:本首诗表达了对僧人坚韧修行精神的赞美。诗人通过对僧人年迈九十却依然坚持修行的描述
这首诗的译文是: 蛊虫最灵通,不期而会,不约而同。 拶住崖崩石裂,抛出金圈栗子蓬。 惊倒露柱,吓煞灯笼。 不知何处毒种,原门里有虫子。 注释: 1. 夫蛊者最灵通,不期而会,不约而同:这句话的意思是蛊虫(一种害虫)是最灵通的,不需要约定就会相遇,没有商量就能达成一致。 2. 拶著崖崩石裂:这句话的意思是紧紧按住悬崖,会使石头崩塌。 3. 抛出金圈栗蓬:这句话的意思是抛出金色的圈子和栗子般的蓬草
这首诗是佛教偈颂,其内容表达了对佛法的信仰和追求。以下是对其逐句的解释: 1. 天不文,地不理。 - "天"在这里可能指的是佛教中的精神世界,"文"在这里可能表示有形或具象的东西。"地"则指物质世界或世俗生活。"理"在这里可能是指自然法则或道德法则。这句话的意思是,在精神世界中,我们并不需要具象的东西来理解它,因为一切都是自然法则和道德法则所决定的。 2. 忽去忽来,如月印水。 -
【注释】 偈颂:佛教中一种以韵文形式写的宗教诗歌。偈是短句,颂是歌赞之意。“偈”与“颂”,原为佛经中的两种文体,后来也用来形容诗的韵律形式。“其十六”指此首偈颂。 二月十五日:农历二月十五日,佛教徒称其为“佛诞节”。 四月八日:农历三月二十九日,佛教徒称其为“释迦牟尼佛生日”。 虚空:(宇宙)一切空间。开笑口:指天空出现五彩祥云。大地:地面。绝人行:人们不再行走。 【赏析】 这是一首写春景的诗